《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
这意味着不仅要理解“弘扬科学精神”和“弘扬工匠精神”二者的区别,还要考虑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且将这种内在联系置于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的社会大背景下看待。
“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的灵魂,而“工匠精神”的关键是要有“匠心”而不是“匠气”(即只关注具体技能而缺乏思想内涵的状态)。
新时代需要将“科魂”和“匠心”进行有机结合,使之不仅成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群体的普遍要求,也成为大众崇尚和培养的时代精神,以营造出崇尚创新、重视伦理要求的社会氛围。
“科魂匠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纽带
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具有内在联系的时代背景,是科学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大趋势。
高新技术的特征在于迅速将科学前沿的突破转化成技术创新成果,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在研究手段、方法、范式上相互渗透,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的联系更为密切。一些学者还提出了“技科学”的理念,强调科学与技术在研究活动中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趋势。
因此,当代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群体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兼具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即具备“科魂匠心”,才能够形成高效的科技共同体,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也是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
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涉及科技创新活动,强调在科技创新中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科学精神对独创性的要求和工匠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都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思想基础,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活动。
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得科学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技术创新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推力,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科技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
如果缺乏对科学精神的深入理解,可能导致基础性科学研究得不到足够重视,缺少原创性的科学突破,造成技术创新的“卡脖子”问题。而如果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可能导致科学研究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在质量、精度、性能上达不到最优化的设计水准,影响科技创新的最终成效。这些问题都需要具备“科魂匠心”才能够解决。
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又都涉及科技人员和广大工人群体的伦理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两者本身就是科技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科学精神思想内涵的理解,需要关注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相互影响,使其包含的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协作精神具备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伦理意蕴,体现更多人文关怀视角。
“科技向善”应该是科学精神的题中之义。当代工匠精神应强调要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对公众负责、对自然环境负责、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作为工程职业整体的道德诉求和技术要求的呈现,当代工匠精神引导着工程实践活动的共同价值取向,与当代科学精神在伦理意识上高度一致,相互补充,对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科魂匠心”培育的载体和特色思想资源
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科技伦理的结合,在“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培育“科魂匠心”的重要载体。
“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含义是将科技伦理、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关注科技创新引发的重大社会和环境问题,从伦理、责任和政策角度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使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在研发前合理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研发过程中规避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大科学工程中,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更需要互为补充。如果缺乏科学精神,就可能出现战略上的失误;而如果缺乏工匠精神,任何一个环节的事故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新时代的“科魂匠心”要求科技工作者理性选择科技创新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前瞻性风险规避。不仅要求从微观角度思考眼前的问题,更要从宏观角度思考全局,将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思想资源,体现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中国文化特色。
在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知行合一”理念可以带来有益启示,真正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将“知”“行”相衔接,以科学精神影响实际行动。
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匠心”背后的支撑是我国特有的思想范畴“道”,技术活动中的“道”追求的是操作者、工具、对象以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充分和谐,是技术活动的最理想状态。
“匠心”注重技术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有机联系,更适合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有益于进一步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魂匠心”的养成与社会氛围
要使“科魂匠心”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群体的普遍共识,成为一种时代精神,需要深入的理论阐释和持久的宣传教育。
以科学研究为主的人们应该具有的“匠心”和以技术应用为主的人们应该具有的“科魂”,在思想内涵、形态、功能和作用方式上都有其特征,需要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具备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经历逐渐养成的过程,需要一个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这就是科技伦理教育。
科技伦理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科技人才将科技实践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联系,全面系统地自觉履行科技活动中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正确进行道德决策和道德判断。在这一过程中,“科魂匠心”的思想内涵将全面呈现出来,渗透到科技伦理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影响受教育者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理解。
有关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融合在科技伦理教学活动中,科技伦理教育中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开放式课堂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措施。
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这需要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现在主流媒体在宣传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和科技伦理的社会价值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某些违背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现象,有某些反科学、伪科学的观点在互联网广泛流传,需要不断辨识和清理。
在舆论导向方面,应该大力宣传和鼓励彰显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使“科魂匠心”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及时清理和批判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违背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社会现象。
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将辨析和批判违背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不良社会现象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方面。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主管部门则需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行为,及时处理违背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案例,惩处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事件。
通过舆论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会治理的层层落实,“科魂匠心”这一时代精神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基因”,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和谐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21期,本文有删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