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教授马颖团队,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新方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上的优势,该方法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宫颈粘液菌群检测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盆腹腔是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EM可致痛经、不孕、盆腔粘连,甚至恶变。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EM缺乏治“本”疗法,除根治性手术外,普通药物或常规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甚至超过50%。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以及血清标记物,EM难以实现早期无创诊断。而早期诊断对于阻止疾病由无症状或轻微不适向严重不良后果转变,以减少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EM患者及对照组内受试者粪便、宫颈粘液及腹腔冲洗液的配对样本进行菌群的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提前判断是否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为挽救患者争取时间差。
“由于异常的炎性反应参与了EM的发病,肠道微生物群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既有的研究表明,肠道、生殖道菌群与EM之间存在关联性。”谢黎炜表示,目前尚未有研究利用配对样本阐明肠道菌群、生殖道菌群及EM病发部位盆腹腔菌群的相关性,且基于不同部位的菌群建立EM的早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EM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该研究的发现为后续EM与菌群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1.78883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