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源消失风险加剧。由于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畜产品产量增长的需要,缺乏对畜禽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杂交、轻保护”的现象,造成品种混杂、部分地方畜禽种质资源流失严重。
二是保护体系与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家统筹、分级负责的保护体系尚不完善,资源保护成本持续增加,保护主体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种业科技创新滞后。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不够,资源鉴定评价体系不完善。
四是突破性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全国猪肉、鸡肉、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不是畜牧种业强国,虽然我国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近十年培育了100多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但市场占有率不高,“顶天立地”的品种少,目前,支撑我国猪肉、鸡肉、鸡蛋、鲜奶产量的核心种源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赖进口,而进口国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特殊背景下,一旦出现断供,势必对我国畜牧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依托我国丰富的畜禽种质资源、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畜禽优良品种以提高我国核心种源自给率刻不容缓。
赵皖平认为,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聚焦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我国从畜牧种源进口国到输出国的转变。
为此,他建议首先要建立国务院种业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此外,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加大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赵皖平提出,还要加快培育突破性畜禽优良品种。加快建立完善国家畜禽生物育种多功能实验室,重点建设基因组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基因编辑平台、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等。整合全球力量推进联合育种,依托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资源保种场、高校科研院所、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建立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育种联合体,深入推进畜牧良种联合攻关,鼓励种业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种业基地或并购全球先进的科技型种业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建立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境外优异资源引进,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出口,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力及国际竞争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