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黄博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6 13:05:18
选择字号:
广州健康院:厚植创新土壤 “闯劲”助力突破

 

年轻科研人员正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黄博纯供图
 
3月4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陈捷凯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表观遗传方面取得重大基础研究突破,发现了哺乳动物中RNA调控异染色质形成的新机制。80后的陈捷凯是该论文唯一通讯作者。
 
“陈捷凯科研团队取得的这项成果,是广州分院系统单位为支撑地方发展交出的又一亮点成绩。这项成绩不仅属于广州健康院、属于中科院,也属于广东、属于大湾区。”在当天召开的广州健康院科研进展新闻通气会上,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谢昌龙如是说。
 
“广州健康院成立18年来,一直深耕基础研究,布局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健康院院长陈新文表示,近五年来,广州健康院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措并举培育创新“土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原始创新成果的出现。
 
持续创新,基础研究硕果累累
 
早春三月,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坐落在广州科学城的广州健康院的园区里,红砖绿瓦、草木苍翠,而在新建的科研实验室楼里,一群年轻科研人员正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健康院共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436项,累计获得科研合同经费8.98亿元。发表SCI论文819篇,申请发明专利23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南粤创新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一系列扎实的科研原创能力的进步。
 
广州健康院副院长潘光锦介绍,过去5年,在强大的基础原创能力的支撑下,广州健康院捷报频传,发现维生素C能够促进干细胞产生、从尿液中获得“返老还童”的多能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iPS因子、制备世界上第一头亨廷顿病猪、研制出国际首台干细胞制备仪器、研发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新西兰进入临床试验。
 
去年,陈捷凯研究员与生物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一种快速大量制备hACE2基因敲入小鼠并用于构建新冠感染模型的方法。这一方法直接从干细胞运用四倍体补偿技术批量制备出基因编辑小鼠,将目前使用常规技术需要半年的建模时间缩短到35天,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安全紧急响应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广州健康院不忘初心,努力夯实基础研究,扎实推荐“十三五”规划,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各一项获中科院评估优秀。3月2日,广州健康院入选“2020广州技术市场30强科研院所”和“十三五”广州技术市场活跃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榜单,是榜单里为数不多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
 
多措并举,厚植科技创新土壤
 
“基础研究工作,无论是文化还是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壤。”陈新文表示,基础研究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慢,但往往能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只有厚植基础研究培育的土壤,才能培育出重大成果的参天大树。
 
“归根到底,就是创新的环境。”陈新文指出,从顶层设计开始,广州健康院建院之初,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就设计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建立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院,将中国科学院的基础研究文化扎根到广州这片热土。
 
据介绍,以陈捷凯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表观遗传方面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发表在《自然》。这可以追溯到2003年,非典过后,广东省、广州市的领导意识到,华南地区还缺乏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的国立科研机构,而引进中科院正是首选,因此,广州健康院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共建三方的见证下应运而生。
 
十几年来,广州健康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解决重要科学问题和重大健康需求,在“细胞命运转变调控机制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这充分说明,广州健康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势必成为大湾区科创的原创力引擎。
 
新冠疫情发生后,广州健康院围绕动物感染模型建立、抗病毒药物制剂的研发、疫苗研发、病毒快速检测及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紧急启动科技攻关,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多次得到省市领导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谢昌龙指出,以广州健康院为代表的中科院驻粤科研机构,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中科院党组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广东省、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引”“培”并举,汇聚培养优秀人才
 
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段子渊表示,近年来,广州健康院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提升高层次创新群体规模、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人才评价的分类考核评估制度、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等举措,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敢于创新的科技队伍。
 
“十三五”期间,广州健康院培养了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成长摇篮。这些科学家成长于广州健康院,又带领团队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同时还培养了优秀的后备人才梯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陈捷凯一直坚持的初心。1983年出生的陈捷凯,从本科学习开始,他已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了16年,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中科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广州健康院一直践行国际评估、目标导向的自由探索、多层面支持年轻人等符合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管理方法,以问题目标为导向,推进国际化战略,鼓励青年研究人员和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间合作,久久为功,才有近年来原始创新成果的逐步涌现。
 
展望“十四五”,陈新文表示,广州健康院将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安全等领域展开研究,聚焦理论研究和科技前沿多措并举,多措并举,夯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抢抓“十四五”开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机遇,持续为“健康中国”的实施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