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29 17:11:10
选择字号:
《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在京发布

 

 

3月29日,“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DEP)”在北京召开成果发布会,发布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中文版和国际学术期刊专刊等项目成果。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代表研究团队报告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联合国环境署(UNEP)科学司司长刘健,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对《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点评。

据傅伯杰介绍,干旱区占到地球陆地面积的41%,支撑着全球约38%的人口,拥有全球约1/3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为28%的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干旱区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稀疏草原、灌丛、草地和荒漠等,由于缺水而受到较强的水分胁迫,干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极端气候事件和人类活动干扰极为敏感,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带来很多挑战。

为了应对全球干旱区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8月率先启动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DEP)”培育专项,旨在为全球干旱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合作平台,引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科学研究和管理示范,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经过3年多的调查和研讨,项目研究团队完成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并于近日在《环境可持续性目前观点》期刊(简称COSUST)正式出版了论文专刊,系统介绍了科学计划相关研究进展。

《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包括以下核心内容,即全球旱地社会-生态系统概念框架、科学计划的主题研究领域和组织架构。其中,主题研究领域分为干旱区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干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干旱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生计四个部分。该计划设立了亚洲、地中海、非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典型研究区,旨在将全球从事干旱区研究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为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提供方法论和路线图。

项目已在“全球土地计划”的支持下设立了特别工作组,并争取纳入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首批科学研究计划,引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

项目由傅伯杰和澳大利亚Mark Stafford Smith博士共同倡导发起,并担任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内研究团队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国际成员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蒙古国旱地可持续研究所、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Global-DEP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由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CERN)和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联合支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