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高校就地铁站命名问题起争端
日前,陕西两所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因为附近某地铁站命名问题发生争执。作为涉事一方的陕西科技大学要求其校属幼儿园近日起不再接收西安工业大学教职工子女入托,此举引发部分幼儿家长的不满。
点评:
城市地铁为方便市民出行而建,名称本身只是个标识而已。可就是为这“芝麻”大的一点事情,两高校不惜拉开决斗的架势,采取极端措施。
联想到此前每年的高校排名大战,可以想像高校间竞争的惨烈。大至高校排名,小到地铁站(公交站)命名,这场风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些高校的格局狭隘、攀比心态,乃至于锱铢必较、务虚不务实。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牵扯到其他方面,真是让市民开了眼,领略了两校的风采。不知这是否是两校追求曝光率的策略?
高校应把心思用在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在地铁站名上争执,实属无聊。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东风
四川高校成立“燃面学院”
近日,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燃面学院”揭牌成立。据悉,该学院将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项目,挖掘燃面技艺和文化,讲好宜宾燃面故事,做好燃面“非遗”传承人培养,推进宜宾燃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
对地方职业学校设置类似小众专业的尝试不能一棍子打死。在职业教育方面,应该给各地方学校以更大自主权。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各地方也会自主做出更符合专业和实际的调整。在这方面,政府不能总是将职业教育“抱”在怀里,不愿让它自己到地上走路、学着与企业结合,这就难以生发出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动力和能力。
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特别强调要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对于这点目前社会的关注依然不够,而国家做出此种表态的目的,就是为增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活力与自主性,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陕西将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日前,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该措施规定,陕西将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其中,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点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虽不断受到重视,但一直未能真正内化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原因很多,诸如劳动科学相关学科散布于各个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中,以及专业化的劳育师资培养乏力等。劳动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其具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必须有系统且匹配的相关学科支撑和专业化师资队伍。
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劳动教育学科建设,一方面提升劳动科学相关学科的学科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劳动教育的学科体系。同时,积极鼓励劳动科学学科较强的高校依托已有的学科专业培养劳动教育师资、编写“劳动教育概论”等劳育教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
昆明市将加快昆明学院更名步伐
日前,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发布《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将加快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的步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点评:
高校办学质量与校名和级别没有必然关系。高校转型的关键不是“牌子”,也不是“更名升格”,而是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有着“学院”名号,却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世界名校。因此,建议公众要破除“以名取校”的思维定式,不简单以名字判断学校水平,同时高等教育应淡化高校等级化管理,重视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学校,让高校有形更有神。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袁宗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