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沈荣鑫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19 11:41:09
选择字号:
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第十一期中衡山高端论坛

 

华南农业大学—Molecular Plant作物科学前沿暨第十一期广东中衡山论坛于4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林鸿宣、钱前、刘耀光及作物科学领域的2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作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性科学和应用问题,把脉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方向。

本期论坛主题围绕现代农业、种业“翻身仗”和推进广东省实验室研究重点规划等内容进行主题报告和研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表示,第十一期中衡山论坛和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Plant共同主办,是将论坛推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要努力将中衡山论坛打造为国内甚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平台。

论坛围绕“作物科学”前沿技术的创新及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分为“组学研究与功能基因挖掘”“作物—环境互作与养分利用”和“分子育种与未来农业”3个主题展开广泛的学术研讨;旨在交流“作物科学”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探讨我国现代生态农业转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作物科学”领域科技研究的深入探讨、学术思想的充分碰撞,形成一批新思路、新建议、新共识和新观点,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农业,打好种业“翻身仗”。

李家洋详细介绍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性和流程,列举水稻株型与蒸煮品质等多种产量性状改良的例子,并提出针对四倍体等优异的原始材料的从头驯化策略,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林鸿宣围绕水稻穗型粒型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这一主题,以“ER1-MAPK模块通过调节DST-CKX2途径调控水稻穗型发育”“编码糖基转移酶的水稻QTL GSA1通过调节苯丙烷代谢流协同控制粒型和抗逆性”和“编码MATE转运蛋白的水稻QTL GS3.1通过调节苯丙烷代谢流控制粒型”等3个故事系统介绍了水稻穗型粒型这一调控水稻产量的关键性状。

钱前详细介绍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功能定位以及建立历程,列举了多个种质资源利用的重大突破研究,最终提出国家战略性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思路,呼吁广大农业科研人员重视种质保存的重要性。

刘耀光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不育以及亚洲稻—非洲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与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最终提出水稻亚种间/种间杂种不育的调控网络模型。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和种间杂交种强大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