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17 12:10:33
选择字号:
关注印太交汇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又一重大项目在青岛启动

 

 

近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印太交汇区物质能量汇聚中心海洋环境与生物过程的耦合作用和生态效应”启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50余位领导、专家参会,围绕印太交汇区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印太交汇区地处热带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不仅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和海洋热量中心,也是海洋和大气能量汇聚中心及三大板块汇聚区,拥有全球76%的珊瑚物种、全球最大温度最高的“暖池”、全球最复杂的洋流系统等,是开展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和理想地区。

印太交汇区资源环境效应是全球科学界关注的难点和热点,圈层间、大洋间相互作用非常强烈和复杂,存在一系列重要且未解的前沿科学问题。但国际上针对此海域的调查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且跨圈层之间的协同研究很少,缺乏互联和协同,亟需围绕此海域开展系统性、多学科交叉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于晟表示,该基金委重大项目与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既交叉互补,又聚焦各自核心科学问题。先导专项为该项目提供相关的大规模研究资源和科学基础,而该项目也将深化对先导专项基础问题的理解。这也是基金委重大项目与其他行业部门重大项目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凡介绍,该项目将针对“在多圈层、两大洋耦合作用控制下的海洋环境演变背景中,海洋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物质能量维持和补充”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从海洋环境—生物互作、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多学科信息融合的视角开展综合交叉研究,细致洞察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维持和演变的物质能量基础和环境生态效应,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物理—生态耦合系统,催生相关原创理论,引领国际海洋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

王凡表示,该基金委重大项目是继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之后,中科院海洋所牵头承担的又一重大前沿科学项目,体现了研究所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催生原始创新成果的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