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31 18:12:14
选择字号: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看点
学会创新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7月27-28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学会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学会、社会组织、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新时代学会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口和创新发展方向。

强化基础研究 引领创新前沿

进入新时代,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愈加凸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基础研究能够助力中国“弯道超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表示,基础科学研究是所有应用知识的来源,也是技术进步和工程创新的引领者,全国学会要响应党中央号召,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加强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基石。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认为,基础创新的源头一方面来自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发明,也就是顶级科学家,另一方面来自产业的需求和愿景,以及遇到的世界级难题。他也表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学会在引领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张杰认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是国力之争、制度之争、理念之争。”

他认为,应该鼓励科学家在相对没有成规、偏见和商业需求等不利压力的氛围下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宽松有利的大环境,使中国成为全球科学家向往的热土。

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当前,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模式,全国学会作为连接科技供需的桥梁纽带,通过升级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正在努力融入推进产学研融合的浪潮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吴云喜表示,“促进产学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会拓展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他建议,学会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升产学融合服务能力,高质量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结合行业需求和学会特点,创新性开展产学融合工作,不断拓展服务产学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学会就像人体的大脑,我们汇集了信息和信号,下一步就是如何将信号反馈给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国煤炭学会秘书长王蕾认为,推动产学深度融合,首先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先行,然后是学术先行,当技术交流不在同一平台时,就需要学会来进行学术交流。此外,还要加强学会人才的选、用、留、育。

对于如何发挥学会产学研融合作用,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宫艳玲则表示,一是要加强学术区域平台活动,使专家精准服务各个地区;二是建立服务站,包括每年对服务站的精准服务、指导以及深层次的转化服务;三是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例如产业联盟、培训中心等;四是建设跨学科、跨区域的联盟及服务团,深入推动学会各种资源的联通互换。

走出去引进来 拓展国际“朋友圈”

在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全国学会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对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构建全球科技治理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国学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与国际同行“交朋友、结对子”。推动人才双向交流,创设国际化高端主场交流平台,创设国际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开展专业化国际技术服务与交易,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设立具有广泛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项目奖项,举荐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知名科技奖项的评选,促进与国际组织深度交流合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华医学会积极参与抗疫国际交流,包括向世界医学会等190余个国际医学组织,以及俄罗斯等86个国家医学会通报中国抗疫工作进展,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在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姜永茂看来,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还要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要利用好内宣和外宣渠道,通过通讯、学术文章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宣传。

“科技交流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表示,国际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有赖于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有信心在中国科技水平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