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018年5月,《当代生物学》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车静,张亚平院士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等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的合作成果。该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了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中国大鲵的保护面临着重大调整,亟需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2008年以来,昆明动物所开始了对中国大鲵的研究。经过近10年的考察和走访,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和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70个野生和1034个来自养殖场的中国大鲵样品,对其野生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线粒体基因等的多项分析结果意外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目前研究数据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这5个物种分布地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水系流域。此外,在养殖场种群中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支系,加之记录的分布于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有可能包括高达8个物种。
中国大鲵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结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