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某职业学院女生辱骂外卖小哥是“送外卖的狗”的事件在网络传播后,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该事件的最新进展是,法律机构已经介入调查。而就在该事件发生的前几天,安徽某职校女生刚刚被曝出辱骂外卖员。
对于此类事件,目前公众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这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所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就是差;二是认为学校对此类学生应从重处罚,予以开除,以纯洁大学生的队伍;三是现在的高校教育与管理太成问题,今天的大学生怎么都会变成这样子?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舆论非议与冲击,高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此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理性对待与处理涉事大学生。
面对不当事件,高校不应推卸责任
首先必须明确,当下出现的大学生失德失范事件只是极少数个案。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看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当今大学生的整体文明素质都是如此,更不应因此便对院校产生等级歧视的偏见,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道德素质就是低,名校的学生素质就是高。
诚然,上述两次事件的肇事者都不是名校的大学生。但如果联想到几年前,北京某知名高校大学生“向熊泼硫酸”事件、上海某名校学生“虐猫”事件,以及浙江、湖北、江苏等地国内名校发生的类似事件,我们就会发现,此类事件的发生与学生所在学校的所谓“等级”并没有必然联系。
试想,我国有近3000所高校、近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每年在全国各地不同高校发生极个别的违纪违法与失德失范事件在所难免,不应以偏概全、以小放大,否定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更重要的是,面对此类事件的发生,高校应理性依法依规对待与处理,不应该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为了迎合社会舆情而作出处罚失当或过度处罚的处理意见。
当前,国内高校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时存在一种需要引起警惕的倾向,即不管事件的性质与程度如何,动不动就对学生采取“取消学位”甚至直接“开除”的手段,以此在最短时间内将高校与相关事件进行切割。这是高校简单处理、推卸责任,甚至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当类似事件发生时,高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应首先反思事件发生的深刻原因,对症下药,改进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至于其应受到的处罚,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教育部层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学校层面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大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等,高校完全可以依据相关规定予以适度处理。对违反国家法律的学生,则可以移交并积极协助司法机关进行相应的处罚。在这方面,高校既不能为了片面维护自身声誉,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任和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更不能为了迎合社会舆情压力,作出过度处罚或处罚失当的处理决定。
学校对涉事学生处理结果的背后,不仅涉及到公允、公正,以及是否负责任的问题,更是高校对党是否忠诚、对国家是否尽职、对家长对社会是否尽责的体现。这也是高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校与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高低优劣的衡量标准之一。
大学生教育需要全链条发力
当前,大学生违法违纪与失德、失范现象的屡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某些高校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考核评价方式上的严重缺失与不足。
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长期过程。但多年来,在大量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重道德说教、重理论知识传授、重书面考试、重分数绩点考核,轻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轻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轻视课堂外全面表现、轻视生活自理与劳动、轻视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等现象。
这些现象突出表现在学生评优选模、奖助学金获得、推荐研究生以及学历证书获得与学位授予等过程中,往往是“分数决定一切”“绩点决定一切”。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与学分绩点,忽视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这种倾向是与目前高等教育的整体评价体系一脉相承的,毕竟虽然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提出破“五唯”的要求,但由于“五唯”破除后的新标准并不明晰,不管是有关部门对于高校的评价标准,还是高校内部对于教师或科研人员的评价,依然倾向于量化性的考核,而高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也只是这一考核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这一链条向外扩展,我们也会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成长与教育并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心、共同努力的问题。
比如,在学生接受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同时,作为家庭的成员,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下的许多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家长对学生“小皇帝”“小公主”式的溺爱,以及背后所谓“富养”教育理念。此外,片面追求知识、追求分数、追求名校的“虎妈”式教育也在当下拥有一定市场。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需要明白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真正的高贵是深入灵魂与刻入骨髓的高尚精神与文明修养,真正的成功是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有贡献的人,而不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或为了个人美好生活追求而违法违纪者。我们相信,一个身处风清气正的良好家庭与良好社会中的大学生群体,一定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代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教育学〉基金项目〈BIA170239〉研究成果之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