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 |
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
|
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发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中国农科院肩负着打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主阵地、关键核心技术主渠道、现代农业科技主力军的国家队使命。“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加快建成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农科院“十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顶天立地、率先跨越、引领发展、追求卓越。近、中、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分之一以上学科和研究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大科学发现增长40%,重大技术突破增长20%,重大科技产品数量增长20%,高水平智库报告翻一番,支撑粮食单产水平、大豆油料自给率以及灌溉水、化肥、农药利用率逐步提升,支撑严重依赖进口的作物和畜禽品种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到2035年,形成农业学科领域三分之一全球领先、半数并跑的创新格局,基本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60%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领军作用。到2050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张合成说,“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突出重点布局和主要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三农重大需求,《规划》提出优化学科布局、力量布局、任务布局和平台布局等4项重点工作,明确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发展、条件建设、国内国际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农业高端智库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8项主要任务。重点要抓好5件大事。
一是创新工程跃升计划。实施使命清单制度,围绕基础科研强化、前沿技术赶超、长期因子观测、重大品种培育、粮食单产跃升、耕地质量提升、生物安全保障、农业农村减碳、乡村学科振兴、国际科技交流等10方面重大任务,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领军作用,牵头开展联合攻关。
二是推动科企深度融合。建立“企业出题阅卷”研发机制,企业出题出资、科研机构答卷、企业阅卷、专家售后服务。面向企业实施资源、平台、专利、人才“四个开放”。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协同发展,打造“三创一体”研究所、团队和基地。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打造整县支撑乡村振兴的农科模式。
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强领军、推年轻、活机制、抓管理”为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卓越创新团队,建立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领军人才为中坚、青年人才为支撑、博士后与研究生为后备的“四纵”体系,协同推进科研、管理、支撑、转化四支队伍建设“四横”布局。
四是打造农业科技“国之重器”。聚焦种子、耕地、农机、生物安全等重大领域,谋划新增重点实验室,打造粮食作物科学中心,建设分子设计育种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畜禽库和农业微生物库。巩固强化作物、植保、畜牧学科平台优势,加强野外台站和试验基地体系建设,构建长期定位监测观测网络。
五是深化现代院所改革。创新任务牵引制、团队作战制、双链融合制、多元投入制和考评激励制,打造充分激发活力的创新制度体系。赋予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更大自主权,确保让研究所有权自主创新、团队有权自主用人、科学家有权自主用钱。建立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和全成本核算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发挥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构建有农科特色的监督体系,营造纪律严明、环境宽松的良好创新生态。
张合成说,通过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国农科院将直面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持续深化改革,主动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