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青海门源6.9级地震发生后,兰州大学与甘肃省科技厅会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山大学和青海省地震局等10余名科研人员当天赶赴震区,对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和震害等进行了现场考察,1月18日发布了阶段性成果。
据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袁道阳教授介绍,经现场考察发现,本次6.9级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超过22千米,主要由2条破裂带组成。其中,北侧主破裂带沿广义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从东向西大致经过硫磺沟脑分水岭、兰新高铁大梁隧道、道沟至下大圈沟西支沟止,整体走向NWW(北西西),长度超过17千米,野外实测最大水平位错约2.1-2.3米,向两端逐渐衰减;南侧的次级破裂带分布在广义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托勒山断裂东段局部段上,大致沿大西沟、狮子崖一线分布,走向近EW(东西),长度约5千米,水平位错约0.5-1米左右,构成与主破裂带西段左阶斜列的次级分支破裂,应为地震向西破裂的端部效应。
袁道阳说,本次6.9级地震地表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其次级破裂段主要为左旋左阶拉张或右阶挤压的雁列式组合。形成典型的走滑活动断裂的断错地貌,如左旋断错纹沟、河床及牧区铁丝网围栏、道路路基、车辙、便道、动物脚印等,同时还形成挤压脊、张性裂缝、断层陡坎等,其变形样式丰富而典型。
“本次地震除了造成房屋建筑受损之外,还造成了局部边坡崩塌、滚石以及冻土开裂和冰面拱曲变形等多种次生灾害。”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员谢虹告诉记者。谢虹说,地震还造成穿越冷龙岭断裂的兰新高铁大梁隧道和硫磺沟大桥桥面受损而停运、部分道路路基变形等。
地震发生后,兰新高铁桥面变形的问题引起关注,考察组对桥墩周围现场调查后初步认为:由于跨硫磺沟的铁路大桥位于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北盘,北盘主要向西运动。因不同桥墩之间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距离不同,瞬间向西的振动幅度可能有差异,致使不同桥墩之间的横梁和铁轨变形幅度不同,造成右旋位错的假象,实际上更可能是一种不同步向西振动的变形效应。
据了解,目前现场应急考察工作基本结束,有关本次科学考察的资料整理、图件处理和综合分析正在进行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