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高校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进入“寒假模式”。对于很多人而言,期末考试只是对于学生本学期学习成效的考核,但实际上,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期末考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现实角度来说,期末考试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及学习方法;从理论上而言,期末考试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机制,是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发挥着导向、诊断、反馈、督促等多重功能。在当前评价改革受到空前关注的背景下,高校期末考试应得到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实质性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期末考试实际上却往往被忽视。
期末考试须科学设计
根据相关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传统上,我们往往重视后者而淡化前者。期末考试作为高校重要的正式制度构成,每学期末,大部分高校都会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大量的投入对其进行组织实施,且全校上下严阵以待。对于大学生来说,相比于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对其总体成绩状况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高校对期末考试的高度重视大大强化了其导向作用,尤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这就要求期末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机制,其组织和设计必须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在试题设计上,应遵循评价科学原则、大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特征要求,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科学、专业的试题设计应该能够反映学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本专业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品质、专业核心理念和精神、深度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总之,应彰显出大学生应有的专业综合素养。
如此,学生在备考期间乃至在日常学习期间才会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有效学习,主动提高学习品质。这才是期末考试作为重要评价机制所应发挥的“指挥棒”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专业,期末考试需要精心设计、科学设计。
简单化倾向大行其道
然而从现实来看,很多期末考试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一个直接表现就是类似于“某年某月某日发生某事”这样简单考查客观事实的题目,仍旧以判断、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大行其道,有的试卷甚至全部是类似题目。尤其是有些公共基础课,命题简单化、浅显化现象更加普遍,这与公共基础课所承担的育人职能相差甚远。
大量中学时代就学习过并且已经牢记于心的近乎常识的内容,依然作为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期末考试考查内容。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只需要背诵记忆即可,所以学生期末考试拿出较短时间突击背诵即可。这就是为何学生平日里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期末考试前自习室人满为患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样的题目或评价方式,学生很难主动发掘相关知识点背后的本质问题,一般也不需要反思如何学习的问题。而在当前和未来,学习能力将是一个人最为核心的能力,只有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培养起优秀的“创造性适应”能力,才能在以科技为基础、始终变动不居的新社会形态中立足。
简言之,当前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因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习力才是期末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职能。
此外,上述简单化的考查评价方式也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参与。一些学科或课程,例如历史、思政等,其核心的课程目标恰恰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应有的价值观和立场。当教学被简化为知识传授,学习被简化为知识记忆,课程教学的多元价值乃至核心价值也将落空,所谓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自然也成了空话。所以期末考试应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积极调动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各因素。
专业化建设尚待加强
长期以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以及打造金课等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实际上,我国高校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开展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制度改革从未停止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各类评估也是层出不穷。但任何改革如果不能落实到教学一线,不能真正改变基层的教学生态,就不可能成功。
进而言之,教育评价改革几乎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最核心的内容,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投入到了火热的改革之中,然而,力度再大、花样再多,如果仅仅流于表面,也是徒劳无功。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期末考试作为最基层且能够直接作用于广大学习者的教育评价形式,如果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专业性,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反馈、引导和教育的价值,不能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也就在实质上沦为了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然也成为了一句空话。
因此,大学期末考试需要以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强化专业化建设。对一线教师来说,则应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命题,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其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这本身也是教师履行立德树人之使命的一个基本要求。
(作者系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