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仁铭 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7 18:39:22
选择字号:
不到15埃焦!南开学者获兆赫兹级超快人工突触

 

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光电子所教授徐文涛课题组联合副教授李跃龙课题组,针对后摩尔时代关键器件能耗问题,首次提出基于室温结晶钙钛矿半导体薄膜的超快响应人工突触器件并深入研究了其背后的载流子迁移动力学。该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相较于传统硅基计算机,得益于存-算一体的架构和分布式处理的逻辑,人脑只需更低能耗便可解决相同的处理任务。因此,类脑计算成为打破后摩尔时代瓶颈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人工突触是类脑仿生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基础单位器件,其运行速度和能耗大小对系统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a 理论预测室温钙钛矿中载流子的迁移路径;b DFT计算不同路径下I-空位迁移活化能;c 自研改装原位面电势测试装置;d,e 离子迁移前后钙钛表面电势;f 突触器件兴奋性后电流;g 器件能耗可重复性验证;h,i 与其他先进研究成果的对比;j 超高频率下的突触脉冲尖峰速率依赖可塑性研究。南开大学供图

徐文涛团队和李跃龙团队共同提出一种无需退火工艺的钙钛矿基柔性人工突触器件,通过新的全室温结晶钙钛矿半导体有源层解决方案,得到高质量00l取向钙钛矿薄膜,规范了载流子迁移路径,辅以钝化工艺,进一步减小空位等缺陷密度,成功打破了两端突触器件的最低能耗世界纪录,实现了每次脉冲尖峰下13.5埃焦(即不到一粒大米热量的1/1018)的超低能耗和高达4.17MHz的超快稳定响应频率。

 神经肌肉系统示意图。南开大学供图

在成功实现塑性调节、逻辑运算、时空关联信息处理和关联学习等重要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团队成功以此器件为信息处理核心,构建了具有肌肉疲劳感知功能的神经肌肉系统,对外周神经反射弧修复再生、神经形态软体机器人以及物理智能等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092-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