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上发布了《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以下简称《航运先锋2022》),两份报告聚焦港口与航运业减污降碳。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典型港口和全球航运清洁化成效初显,我国内河港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先锋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在减污降碳先进技术方面引领探索,减排路径逐步清晰。但港口减排的科学支撑仍较薄弱,部分缺乏战略引领;国际航行船舶替代能源规模化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岸电受电设施安装不足,制约我国沿海港口岸电使用。
报告建议,针对港口与航运业,政府部门需持续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港口与航运企业应积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和减排目标,探索创新多方合作的减排模式,加快实现港口与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推动交通强国的建设。
《蓝港先锋2022》报告显示,我国港口岸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国内河港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靠港船舶辅机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有可得数据的6个内河港岸电使用率平均值为43%。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认为,这与2021年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有关,法案的实施对长江流域港口岸电的使用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中国沿海港口岸电覆盖率持续提升,但仍有较高比例的沿海航行船舶、国际航行船舶尚不具备岸电受电设施,尤其是国际航行船舶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整体偏低。根据《航运先锋2022》,2021年停靠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集装箱船、散货船的高压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仅为5%。成慧慧表示:“目前推动靠港国际航行船舶岸电使用缺少有力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港口一方面应尽快推动已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靠港时尽量使用岸电,同时,也应强化岸电使用监管,明确岸电使用在港口方和船舶方的责任和罚则。”
“我国港口可以为国际航行船舶进一步减排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比如要求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服务的码头普遍配备岸电供电设施,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创造条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在会上说。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李悦认为 ,我国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中国航运业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蓝港先锋2022》报告通过构建独立的评价体系,对2021年我国35个典型港口的减污降碳进展进行对比和分析。《航运先锋2022》分析了全球海运船舶的减污降碳进展,聚焦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和航运公司的表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