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 受访者供图
今年两会上的“网红”提案,很多都是关于“网暴”的。
3月4日,两会开幕第一天,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的提案就被报道了。短短几天,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接近3亿次,100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他提出的建议是:“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这一不良现象。”
魏世忠是一位学者,研究领域是高性能材料。但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政协委员后,他就跟网络杠上了。
2020年,他的提案是关于网络弹窗治理的。“疫情期间学校都开网课,电脑上常常弹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老师尴尬,让学生哗然。”这个提案当时就火了,有1亿多次阅读。
2021年,他又剑指APP,“下载APP的时候,常常会要求获取用户的通讯录、照片、声音、定位等信息,不同意就不能使用,堪称‘霸王条款’。”再度引发了广大用户的共鸣。
即便如此,今年关于网络暴力的提案,还是“火”得出乎他意料。
近年来,魏世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敢在网上说话了。“上网你可以浏览,但千万不可以留言”——因为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别人的心意,就会立刻被攻击谩骂。再后来,他注意到网络暴力已经影响到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在一些极端个案中,还有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酿成悲剧的。
“网络是大家获取信息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文明的虚拟社会。但现在这个虚拟社会的文明程度已经远远低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你在现实社会中还能见到多少骂街的人?那我们为什么要容忍网络环境如此乌烟瘴气呢?”
他开展了一些调研,邀请多位学者参与座谈。这一谈才发现,很多科学家、知识分子已经不敢也不愿意在网络上发声了。“学者不敢说话,一说话就容易引发‘后遗症’,舆论场就慢慢地让给了那些肆意攻击、心无敬畏的人。”
更让他痛心的是,公民一旦遭遇网暴,往往会感到非常无力、无助。“大家就觉得这事几乎没法解决,因为维权的难度很大。”于是他又找到律师和法院的专家咨询,得知对受害者来说,针对网暴取证非常困难,要想证明是谁在诽谤、谩骂、恐吓自己,几乎不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公检法介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公诉。特别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严重的案例,必须加速办理、好好办理,对不法之徒形成震慑,给广大群众带来信心和安全感。”由此,就诞生了今年这个爆火的提案。
看到自己的提案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魏世忠感到很欣慰。
“今年是我做政协委员的第5年。有了这个身份,我能为一些问题发声,我的建议和意见能够直抵相关部委。这是非常宝贵的机会,非常神圣的职责。”魏世忠说,“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份提案。”
(本报记者陈彬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