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宇 来源:中国科学基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3/21 11:45:56
选择字号:
韩宇:以不懈的改革追求永恒的卓越

 

同行评议作为评价事物的一种方法,最早始于15世纪欧洲专利申请的查新。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学会刊物 (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开启了将其用于论文评审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率先采用同行评议评审科研项目。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的中国科学基金制,成功地将同行评议运用到中国科研项目资助管理之中,形成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审制度,在2011年国际评估中赢得了最佳实践的赞誉。

一个制度过去先进不意味着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意味着永远先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奔竞不息、勇立潮头。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在科研资源分配领城还是在期刊论文审稿领域,同行评议始终都在争论和改革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改革是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底色,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围绕着“科学性是根本、公正性是生命”这两个攸关同行评审根本的重大命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全面审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科学基金提出的新要求,把完善评审机制作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鲜明地提出以“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为价值取向的评审机制改革议程,推动科学基金制在新的赶考路上焕发出不辱使命的活力和生机。

“负责任”就是要始终坚守评审工作的规范要求。评审两字可以说是重千斤。评字的“平”为“秤”,意为“重”,“言”与“平”联合起来表示“报称重量”,引申意义为说出判断、发表意见。“审”本意为详究、考察,由此引申出检查核对。项目在专家评审之后,评上的项目反映的是同行的科学品味,获得的是纳税之金,承担着国家投资未来的战略任务。因此,项目评审实质上既是科学批判精神的彰显,也是公权力的运用。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负责任评审就是要遵循评审准则,遵守评审纪律,鼓励评审专家认真、负责、规范地开展评审工作,提出科学判断,做出不愧国家、不负科学、不违良知的公正判断。

“讲信誉”就是要始终保持担当责任的道德自觉。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赢得信誉是一方在社会活动中因长期忠实遵守约定而得到另一方信任和赞誉的结果。负责任并不难,难的是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项目都能够坚守一以贯之的原则履行好职责,从而使负责任由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变为日常的行为惯例,升华为内化于心的道德自觉,由个体的高尚行为促成科学共同体的成风化俗,赢得整个科研生态的海晏河清。因此,讲信誉要注重评估评审专家在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长期坚守和不懈实践,坚决避免简单地以一时一事“一槌定音”。

“计贡献”就是要弘扬扶持创新的价值导向。评审的终极目标是给创新者以腾飞的翅膀,给探索者以攀登的云梯。因此,“计贡献”就是要通过审慎考察专家评审贡献并纳入评审专家信誉系统,激励和褒奖评审专家敢于提出特有的真知灼见,为从0到1的嬗变培上一捧土,为从1到N的冲刺续上一桶油,为勇克卡脖子难题的攻坚添上一把火,为跨越学科天堑的探索架上一座桥,能够成就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创新梦想。当然,“计贡献”包括两个价值维度,一方面是评审专家对于资助决策的贡献,即是否为科学基金提供了翔实明确的评审意见;另一方面是对申请人是否提供了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富有启迪的学术意见。

“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负责任是保障评审工作的底线要求,讲信誉是从事评审工作的境界追求,计贡献是衡量评审质量的客观需求。三者之间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目的是激励评审专家更加科学公正履职、更加积极主动遴选创新项目,大力弘扬负责任的评审文化,维护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代资助导向落到实处。需要指出的是,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作为一种要求,同样适用于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人员,所不同的不过是衡量的具体指标而已。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完善评审机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仅对近百万次专家评审工作产生日渐月染的深刻影响,而且还将通过每年20多万申请人的陶熔鼓铸,将对提升中国基础研究选题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改进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自然科学基金委从完善评审机制试点伊始,就明确提出“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即:坚持正面引导,明确行为规范;坚持综合施策,避免简单量化,尤其不能将“计贡献”简单化;坚持信任为本,避免挫伤评审专家的积极性;坚持最小干扰,避免影响评审工作整体进度,确保改革工作让科学家从中获得学术教益,给科研生态吹去一扫尘霾的缕缕清风,为科技自力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改革从2018年破冰启航以来,到2021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八个科学部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45个学科开展了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2022年将进一步扩到77个学科。在广大科学家的支持下,改革得到了科技界的充分肯定。几字真言式的简单评价、语焉不详的笼统意见、张冠李戴式的无效评审等问题大为减少,评审质量和评审效率明显提高。一些评审专家认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完善评审机制、加强分类评审方面成效显著”;依托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实行RCC评审机制后,专家评审行为更加规范、客观”;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认为:“明显感受到了今年(2020年)的变化”。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获资助者中认为通讯评审意见“很有帮助”和“有帮助的”的申请人占比达97%,未获资助者中认为通讯评审意见“很有帮助”和“有帮助的”的申请人占比接近80%。中国关于完善评审的改革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负责任的评审”成为全球研究理事会2021年重点研讨热词。

创新没有止境,卓越没有极限。刚刚修订颁布施行的《科技进步法》指出“国家建立满足基础研究需要的资源配置机制”。项目评审是配置科技资源的指挥棒,是引导卓越创新的风向标,是建设科研环境的奠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与广大评审专家一道,努力传承科学基金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的文化基因,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把完善评审机制改革要求贯彻始终,紧抓科研范式变革机遇,推进科学问题凝练为提升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原文发布在《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第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