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第62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局公布“2021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评选结果,涉及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数值预报、全球观测、空间天气、公共气象服务等领域的10个项目获选。
经全国气象部门投票、院士专家和中央媒体记者现场评议投票,最终确定获评的10个“2021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项目为:
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并投入应用。2021年,我国形成8颗卫星组网运行的全球观测体系,风三E星弥补了极轨卫星晨昏轨道观测国际空白,风云气象卫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保障、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全球大气再分析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填补了我国在全球大气再分析领域的空白,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国外再分析产品的依赖,服务用户超过300个。
全国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投入业务运行。全国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总规模达60PB,访问效率达秒级,运行效率提升两倍以上。
中国全球天气数值预报模式(3.2版)和气候数值预报模式(3.0版)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全球天气模式可用预报天数稳定达到7.8天,首次建立全球海域热带气旋的数值预报业务,气候预测整体性能达国际同类预测模式先进水平。
智慧冬奥业务服务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建成覆盖北京冬奥会核心区域的“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体系,具有中英文双语模式的冬奥智慧气象App和冬奥公众气象网站广受好评。
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天气预报从定性到定量、从主观经验到自动智能、从站点到格点的变革,暴雨预警准确率比2020年提高7%,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40分钟。
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区域中心(北京)业务运行。建立了服务3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培训区域内国家和地区900多人。
全国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新建和完善包含60个高精度观测站的温室气体观测网,可观测二氧化碳、甲烷等7类温室气体。
“中国天气”全媒体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联合广电部门实现预警信息发对接应急广播大喇叭10.8万套。
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构建了独立自主的空间天气业务体系,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预报准确率整体与国际水平相当,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被认定为第四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