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科植物包含了很多著名的药食两用的药材,比如姜、草果和草豆蔻等,它们具有驱风、健胃,化瘀、止痛等功效。近期,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民族药研究组与合作者一起,对药食两用姜科传统傣药——海南山姜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和抗炎药理活性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基于表型药理活性研究策略,以活性筛选为导向,结果发现,海南山姜根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体外抑制炎症介质(NO、IL-1β和TNF-α)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并确定乙酸乙酯馏分AHE活性最优。
同时,他们在体内活性研究中也发现,AHE在给药浓度下,能够显著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病症,包括降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缩短和肠病组织病理学评分。
而为了阐明相关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人员还对海南山姜AHE馏分进行了系统化学研究。结果显示,AHE馏分中除了含有姜黄素、姜黄素衍生物和小豆蔻明等传统活性成分外,还具有结构新颖的姜黄色–多酚(Alphainanins A 和B)和姜黄素–查尔酮(Alphainanins C 和D)杂合物,而且这些单体也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抑制炎症介质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传统傣药海南山姜根的醇提物富含姜黄素、姜黄素衍生物、黄酮、多酚及其杂合物,是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很好的药用植物材料,同时也为姜科傣族药用植物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1c0803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