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气档案馆:不是所有降温都叫倒春寒 一文揭秘倒春寒的真相 |
|
中国天气网讯 这几天,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跌宕起伏。今天(3月31日)至4月2日,降温的重心将集中在南方大部,前期春天的暖意一扫而空,冷空气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让人措手不及。这难道就是春季中让人头疼的“倒春寒”吗?倒春寒的威力有多强?如何才能抵御倒春寒的“魔法攻击”?中国天气网推出“天气档案馆”之倒春寒篇,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自白吧。
我叫倒春寒,从我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我是“春季限定款”,每年的3月至5月才会出现;而我出没的范围却没有太多限制,咱们国家从南到北,我都可能刷一下存在感。总的来说,我出现在南方的时间一般要早一些,3月份就会见到我的身影;而出现在北方的时间却要晚一些,一般在4月至5月。
不过,大家现在对于我的出现总有误解。在一部分人眼中,我的出现是以“感受先行”,重在体验。只要在春天感受到了乍暖还寒的降温,那么就会主观地认为是我来了。
然而,真实的我却是靠数据说话的“客观派”,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我的形成可是有国家标准的!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另外,在气象学中,我也不单单意味着“气温跳水”,更是一种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所以我十分不讨农民伯伯们喜欢。
因为我身上的“灾害属性”,大家对我唯恐避之不及。在农业方面,如果我出现在北方,会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也会让林果,比如桃、杏、核桃、葡萄等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我如果出现在南方,则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已经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冻死。
不仅农作物是我的“攻击对象”,人体健康也会因我而受到损害。天气转暖后,人体自身免疫力较冬天会有所下降,这时如果再碰上我的魔法攻击,气温骤降,很容易生病。假如对我防范不到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归根结底,我之所以会成为春季里的捣乱分子,其实是有“幕后推手”的,那个始作俑者就是冷空气。
春季正是我国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这期间,南下的冷空气仍然活跃并与南方的暖湿空气对峙较量,气温起伏较大。当冷空气南下时间越晚、强度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我的势力地盘也会相应扩张。所以大家要算账的话,这笔账一定要算到冷空气头上。
不过,我也并不是不可抵御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勤劳的农民伯伯们早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我的方法。只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尽早发现我的踪迹,再施以相应的预防或补救措施,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我给农作物带来的伤害。
而我给普通老百姓的忠告则是——学会合理“春捂”!不要过早地脱秋裤、洗秋裤、收秋裤,不然最后还要找秋裤,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这样,就算我猝不及防地出现,你们也不会轻易中招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