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预计到2070年至少会发生15000次新的跨物种病毒传播。这些增加的病毒共享机会可能会提高未来50年内出现从动物跳转至人类的新传染病的风险,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这些发现强调了将病毒监测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分布变化相结合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是大部分可从动物传染至人类的传染病的摇篮。相关研究4月28日发表于《自然》。
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物种被驱赶到新的环境,一起带去的还有它们的寄生虫和病原体。这些地理迁移或促进了此前毫无交集的物种间的病毒交换,并且可能会促进人畜共患病的“溢出”,即病原体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很少有研究评估全球性变化如何影响未来潜在的病毒共享和新发疾病的热点地区。
美国乔治城大学的Colin Carlson和同事研究了到2070年时3870种哺乳动物的地理范围在不同的气候变化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变化。他们利用一个哺乳动物病毒共享模式的模型,对3139种动物间未来跨物种病毒传播的机会进行了预测。哺乳动物物种间的新相遇有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但将集中在热带非洲和东南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在气候变暖2°C的场景下,预计2070年时因气候变化驱动的哺乳动物分布重组,至少会导致15000次新的跨种族病毒共享事件。预计这些新的病毒共享事件主要由蝙蝠驱动,而蝙蝠可能携带容易传播给人类的病毒。
作者指出,气候变暖已经在发生,气候驱动的物种扩散和病毒进化的热点区域可能已经在转变中。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有可能成为跨物种病毒传播的主要驱动力,而这可能增加传染病传给人类的风险。作者总结,在未来热点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在物种间跳转的传染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788-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