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图片均由张行勇 摄)
6月2日, 由陕西省小麦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睿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闵东红教授,陕西省农技总站原主任王荣成研究员,咸阳市农科院原副院长张安静研究员,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陈志杰研究员、张锋研究员、李英梅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科学院陈怡平研究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白鹿181”陕西省大荔县2022年示范田进行实产验收。
专家组成员在大荔县示范田详细考察 “白鹿181” 田间群体长势、群体株数及抗病表现,以及单株成穗数、穗型、小穗数等性状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实收。
专家组现场实测实收点面积936平方米(1.4亩),现场采用小型收割机收获小麦籽粒鲜重780.06公斤,杂质0.1%,水分含量13.29%,折合亩产550.19公斤。
随后,专家组在陕西省科学院大荔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报告厅听取陈怡平研究员作的“高抗小麦新品系‘白鹿181’选育工作过程报告”汇报。
专家组一致认为:小麦新品系“白鹿181”,属于半冬性、分蘖力强、节水耐旱、抗冻、成熟落黄好、优质,丰产性突出。建议尽快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时加强该品种相关优良性状遗传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小麦新品系“白鹿181”是陈怡平在2011年开始采用激光、磁场、超声等技术诱变关中主栽当家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号”种子,选取对干旱,冷冻、重金属等胁迫逆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体后代,后经年年试验区选优和青海高原异地加代试验选优,获得的优良品系。其生物物理学等相关机理研究工作已先后在国际生物学著名学术期刊planta,Plant Science,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iology等发表。
近三年来,小麦新品系“白鹿181”参加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和陕西省咸阳、长安区等的一些区块或试验站试验,均表现出优良的高抗丰产综合特征。
种优则粮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并且主要装中国粮,最基本的就是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粮食安全上才可能拥有自主权。而采用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和集成现代物理、化学等技术开展种源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是我国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科技创新关键所在。为此,闵东红建议:发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优势,进一步深入做小麦新品系“白鹿181”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找出其突变基因,对整个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全面的科学路径,以供借鉴。
“小麦新品系’白鹿181‘还有一个显著性的表现特征就是穗子已经成熟而旗叶以下的茎秆、叶片尚绿,生物学产量比目前参加试验的其他品种明显大,可以向粮食和饲用两个兼用类型的新品种方向发展,作前瞻性试验研究。” 张睿进一步提出建议,“亟需对这个物理诱变获得的优良品系继续做蛋白质、氨基酸结构变化与品质指标、高产形状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小麦突变体的变异机理。与此同时,推广栽培中采用宽幅播种还可以再提高产量15%左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