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
姜景山
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今天
姜院士逝世一周年
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
回顾他的一生
追思,缅怀,致敬
1936年2月,
姜景山出生在
吉林省龙井市的一个朝鲜族家庭,
儿时的他,常常看着月亮,
思索着宇宙的奥秘。
1956年,
他启程留苏学习无线电技术
远在异国他乡,
他一直珍藏着一个特殊的“包裹”
一套由国家资助的西装
这份祖国对海外学子细致入微的关怀
让他在心中立下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的誓言
他曾说,
「祖国培养了我,
所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我会义无反顾踏上回国的征程,
这份初心当时没有改变,
以后永远也不会改变。」
1962年,
姜景山加入了由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
中科院581组,
担任探空火箭定位组组长,
负责二次雷达应答器的研制。
这一年他26岁。
1973开始,
他负责起草了我国微波遥感发展规划,
提出并开始研究微波遥感技术,
形成了一支我国最早
从事微波遥感研究的队伍,
培养了一批微波遥感领军人才,
在微波遥感这个由他开创的领域,
倾注了一生的热爱。
2002年,
神舟四号成功发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结束了我国没有航天微波遥感的历史,
为中国在气象、海洋等领域
研制微波遥感卫星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他的倡导下,
我国在风云三号和海洋二号任务中,
相继成功发射以微波遥感
为主要探测手段的卫星,
从“追赶者”到“同行者”
微波遥感探测数据
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这个曾经依偎在母亲身旁
听母亲哼唱《半月》的孩子,
在71岁高龄时,
通过嫦娥一号,
在月球轨道上对全月面进行了微波探测,
绘制出了首幅全月微波亮温图,
“微波月亮”。
从无到有,
微波遥感已在我国形成了
一个从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体系,
上能“顶天”,
将人类的视线送向更高更远的深空;
下能“立地”,
把地球的规律探究得更深更透;
进而“入海”,
探索辽阔海洋深海的奥秘;
而这也是姜院士为之奋斗一生的
事业和心愿。
他说,
「我一生中有三件事值得骄傲:
第一件是26岁时参与了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研发;
第二件是参与2002年“神舟四号”的发射;
第三件是担任“嫦娥一号”副总设计师,
参与“嫦娥”系列卫星的各项研究环节。」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致敬,姜景山院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