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叶小菁团队、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林伟杰团队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张燕团队合作,研究发现脑膜淋巴管在调控应激易感性的性别差异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已毕业博士生戴卫平、2020级硕士生杨梦倩、2019级博士生夏沛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叶小菁、林伟杰和张燕为共同通讯作者。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影响全球约4.4%的人口,是致残率最高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并且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应激是促进抑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同样较男性对应激更敏感,然而造成这种性别差异性的机制仍不清楚。
脑膜淋巴管是最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鉴定的免疫结构,具有清除脑源性分子和运输免疫细胞的重要功能,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免疫系统的桥梁。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亚慢性可变应激(sub-chronic variable stress,SCVS)诱导雌鼠而非雄鼠出现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并伴随着雌鼠而非雄鼠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损伤,而调控脑膜淋巴管可改变雌雄小鼠对应激诱发的抑郁样和焦虑样症状的易感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应激诱导脑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6损伤其自身,进而导致甘油三酯等脂质分子在情绪关键脑区前额叶皮层(mPFC)和腹侧被盖区(VTA)累积,引发mPFC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VTA多巴胺神经元活性异常。
该研究首次发现反复应激引起脑膜淋巴管损伤可能是影响不同性别个体对应激易感性的关键因素,提示通过影像学手段检测脑膜淋巴管的变化,可能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客观标志物,并为通过修复脑膜淋巴管干预相关精神障碍的新型方案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556-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