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9 20:20:10
选择字号:
中国西南地区荞麦栽培起源方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宇飞、副研究员姚轶锋等与合作者揭示了西南地区约4000年前或许已经出现栽培型荞麦,填补了西南地区荞麦花粉记录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考古学和孢粉学证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荞麦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西南地区最早的栽培记录为距今约3400年前,分子系统学证据显示西南地区是荞麦的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这与荞麦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栽培历史存在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宇飞团队与山西农业大学、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合作,对栽培型和野生型荞麦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形态特征无法区分两种类型花粉的情形下,进一步调查了现代荞麦田、非荞麦田和野生荞麦地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研究提出荞麦花粉相对丰度大于1%可以指示荞麦栽培活动,为追溯西南地区荞麦栽培起源提供了可靠指标。

随后,研究人员对云南丽江文海剖面进行了测年,在精确的年代框架下,对剖面开展了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建立了12800年以来该地区连续的古生态记录,通过关联地层中荞麦花粉丰度变化与西南地区农业活动历史,揭示了西南地区约4000年前或许已经出现栽培型荞麦。该研究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荞麦花粉记录的空白,还改写了该地区荞麦栽培历史,为该地区荞麦栽培的早期起源提供了有力实证。

该研究成果是中英双方近年来在西南地区植物多样性演化、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及人类利用植物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865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