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慧中 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3/10/26 10:51:44
选择字号:
汤钊猷院士:“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

 

伴随着台下师生的掌声,一位身穿西服、精神矍铄的老者,被搀扶着走向演讲台。此前的几分钟,会场为他响起两阵掌声,一次是入场时,一次是主持人介绍时。这位耄耋老人,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学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汤钊猷教授。

  ?

昨天(10月24日)晚上,“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人生分享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蔡冠深报告厅内座无虚席。93岁高龄的汤钊猷分享他妙手回春的“控癌三部曲”、从医七十载走过的人生之路,并与复旦师生对话交流。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致辞中表示,10月份是“文化校历”的学风建设月,汤钊猷先生就是复旦学风的写照,“希望越来越多的像汤先生一样的大家名家走进学校,特别是跟本科同学做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一生践行的“两件半事”,为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我今天要讲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言谈沉稳有度的汤钊猷,在讲座伊始揭开“两件半事”的谜底:“第一件事是小肝癌研究,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切除,做了一半的事是肝癌转移复发后的研究。”

  ?

伴随着大屏幕上照片的切换、史料的展示,复旦师生在汤钊猷的娓娓道来中一同回溯上个世纪,探寻一代大医的成长之路与思想精粹。

74年前,与新中国成立同一年,19岁的汤钊猷考入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此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一名好医生”为信念。

从事血管外科10年后,只因国家紧缺,汤钊猷毅然转向肝癌临床与研究。肝癌素有“不治之症”“癌王”之称,发现时多是晚期,死亡率极高。“走进来,抬出去。曾经一个夜晚,5分钟之内,两个肝癌患者接连丧生。”踏上这条荆棘丛生的荒芜之路,汤钊猷迎难而上,将手伸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肝癌患者,带来深渊里的光亮。

  ?

“作为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与验证,汤钊猷与团队成功实现单纯用验血中甲胎蛋白(AFP)诊断早期无症状小肝癌,证明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既可切除小肝癌又风险较低,证实小肝癌切除后无症状复发的再切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每一句结论的背后,都倾注了医者心血,不仅载入教科书,更切切实实使无数患者受益。

大屏幕上展示的数据统计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医院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8%,而1998—2009年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4.0%。这是汤钊猷团队小肝癌研究带来的疗效大幅提高,使肝癌由“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

上世纪80年代,汤钊猷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被国际肝病学奠基人汉斯·波珀(Hans 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研究最难治的癌症,钻研最艰深的方向,90年代,汤钊猷带团队转向癌转移的世界难题研究,从头做起,建成了世界上至今尚无的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因此,汤钊猷成为国内罕见的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科学家。

“需求出发,质疑先导,精细实践,中国特色。”这是汤钊猷55年研究肝癌,总结出的四大成功要素,“与年轻同道共勉”。从国家、病人和医生的需求出发,敢于质疑肝癌的“不治”,利用精细实践达成“部分可治”,由此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康复之路。

喝一碗馄饨汤,他向世界发出肝癌研究的中国声音

历经34小时,花费近万元,飞越大半个地球来到南美洲阿根廷,却被安排在5天会议的最后一天,发言3分钟……1978年,汤钊猷首次越洋参加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谁料遭受冷遇。

有人看汤钊猷穿着整齐西装,问他是不是日本人,汤钊猷坚定回答:“我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肝癌专题会议上,国际知名的6位专家受邀做报告,中国人不在其中。汤钊猷想结识6位专家,想方设法“挤进去”,做了小肝癌研究的发言。演讲结束,会场震惊于这位不知名中国医生的研究。大会破例让汤钊猷发言6分钟,会场频频响起:“你们有问题可以问中国,他们有经验!”6位报告专家主动邀请汤钊猷一同用餐,他又喜又忧,因为囊中羞涩,“点了碗最便宜的馄饨汤”。40多年前会议报告用的幻灯片,现在看来略显朴拙,却字字如金,诠释了筚路蓝缕的医者初心。

  ?

“严谨进取,放眼世界。”这位未曾留洋、土生土长的中国医生,后来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肝病会议的主席团成员、国际最知名的肝癌研究学者之一。他曾百次应邀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演讲,在25个国家发出中国肝癌研究的声音,主办的7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成为亚太区最有代表性的肝病会议。他代表我国当选为国际抗癌联盟理事,当选为美国外科协会名誉会员(中国大陆唯一入选)、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全球累计共19人);连续为国际抗癌联盟主编的《临床肿瘤学手册》撰写三版肝癌章节,意味着肝癌的诊疗规范由中国制订,被国际称赞“您们的办法既提高疗效,又便于推广”。

“振兴中华也包括国际学术竞争,重要场合需要适度表达。你不讲,别人不会知道。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表达见解、展现风采,让别人做出评价。”汤钊猷勉励复旦师生。

一张张珍贵老照片记录医者之成长,汤钊猷谈起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交流的场景,脸上露出了他标志性的舒朗笑容。

  ?

“汤先生,您于1979年荣获美国癌症研究所‘早诊早治’金牌奖。回国时,您带回了两件东西,还记得吗?”主持人、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今年一直在对汤院士做口述史访谈,他展示出两张照片,一张是一台电脑,另一张照片,是一笼裸小鼠。如今看来平平无奇的东西,当时整个上海绝无仅有。“我想着电脑会对肝癌资料研究有用,5对裸小鼠装在一个笼子里,直接从美国带上了飞机。上医动物房没人懂裸小鼠,就自己饲养、繁殖起来,然后做实验。” 受到嘉奖,汤钊猷只想着如何更好地做好肝癌研究,回报祖国。

创中国特色医学,是几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汤钊猷衷心希望复旦人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等事业里,作出世界瞩目的贡献。

对话本科生,诠释医者仁心、科学精神

讲座过程中,复旦师生不时拍下幻灯片上的珍贵照片,记录下汤院士的妙语连珠,也为他的幽默讲述连连发笑,为他的动人故事响起阵阵掌声。

  ?

一位来自广东的2019级临床医学(8年制)专业男同学用粤语问候汤钊猷,并向他请教如何更好地平衡科研与临床。“科研是为临床服务的,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研究课题一定要从临床的角度去找问题,而不是为了发论文,应对考核。”汤钊猷认为医生有三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已知的知识来为病人服务,第二个层次是用你自己研究的成果来提高临床疗效,第三个层次是有战略思维,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贡献于世界。

“很多研究领域,医学前辈可能都研究得非常透彻,我们怎样实现突破呢?”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提问。汤钊猷以中国哲学思维中的“不变、恒变、互変”来鼓励他辩证看待医学发展规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

汤钊猷是医生、科学家,也始终热衷于科普,撰写了近百篇科普文章和多本科普书,其中《肝癌漫话》已收录在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中。面对曾是医学本科生、现为新闻学院研究生的女同学关于医学科普的提问,汤钊猷建议:“不仅传播医学知识,也要传播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即便听力较弱,需要主持人附耳复述学生所提问题,才能听清楚,汤钊猷依然用心思考、认真回答,他的精彩回答让师生频频鼓掌。

本次讲座还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的后人,她对汤院士中年、晚年的兴趣爱好十分好奇。汤钊猷主张“两动两通、动静有度”的生活方式,即“动身体+动脑”,“60岁开始游泳,80以后写过12本书”。动脑又分为“紧张的动脑”,即出版关于癌症的著作;“轻松的动脑”是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15年间出版6本影集。

现场,汤钊猷第六部摄影集《汤钊猷影集(人生篇)》正式揭幕。该册摄影集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汤院士编选的又一本摄影力作,全书以“人生篇”命名,既是作者对自己90余年奋进历程的生动总结,也蕴藉了一位医学大家对国家、人民、事业、家庭的信念解读和践行记录。

“感谢大家帮我出版了不值得出版的影集,”汤钊猷自谦说,“这部影集有助于茶余饭后消遣,加一点人生感悟,我的目的便已达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