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长安大学主办的“新能源金属矿产成矿与找矿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会议”在西安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深化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有效推进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
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学术活动在陕西大会堂举行
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致辞
汤中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56~2001年在地矿部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区调队、甘肃省地矿局从事矿产勘查、区调工作,先后任甘肃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兼副局长、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西部开发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至今聘为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中立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该镍矿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镍矿。他通过数十年深入系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深部熔离-多次脉动式贯入-终端岩桨房聚集成矿"模式和“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理论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新世纪以来,在找矿实践基础上,他又先后提出了镁铁质岩浆和中酸性岩浆两类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并指导发现了一批新的大型-超大型铜镍矿床,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汤中立热爱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地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至今仍然坚守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多年来,他引领长安大学地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在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长安大学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揭牌。大会表彰了第一届汤中立奖地质科技奖、优秀学生奖的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胡瑞忠研究员和陈衍景教、刘池阳教授等分别作题为”深部过程、地壳架构与成矿控制”、“华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背景与过程”、“小岩体成大矿—秦岭大型-超大型钼矿床的共性”、“小型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特征与油气赋存”等学术报告,来自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学者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及矿产资源形成理论与开发进行了深入交流。
长安大学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成立揭牌
颁发首届汤中立奖地质科技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瑞忠研究员作题为“华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背景与过程”学术报告。
西北大学刘池阳教授作题为“小型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特征与油气赋存”学术报告。照片均由长安大学宣传部提供
大会还举办了《汤中立传》《汤中立文集》发行仪式;《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3年5期出版《庆祝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专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