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行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设备间的信号交互关系非常复杂,其中承担信息、能量传输功能的电缆就好比飞行器的“血管”,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飞行任务能否成功。飞行器电缆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发展变迁也见证了航天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其主要经历了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再到电缆协同设计制造的过程,并且在持续升级,不断完善。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自主研发的“ECIM电气电缆智能制造平台”创新飞行器“血管”设计方法,搭建设计工艺协同高速路,实现了设计工艺模型自动更新、协同共享,目前该平台已经全面应用于飞行器、地面电缆设计研制工作中。近日,二部研发团队又持续完善不断创新,在“ECIM平台”上推出了电缆图纸校核工具,助力飞行器“血管”设计工作。
此次升级突破了“对照接点定义文件画电缆、画完人工核对图纸”的传统的设计模式,实现任务书、接点定义、电缆图纸与“ECIM平台”中数据库一致性比对,将电缆图纸与设计输入自动进行匹配验证,并且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反向生成接点定义文件,该功能就像智能手表对血氧、心率进行监测,并给出健康提醒和建议,时刻保持飞行器“血管”的健康状态,打造飞行器“血管自动监测仪”。其大幅提高飞行器“血管”设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确保每个设计环节都有记录,每项校对工作都可查。
该项升级使电缆设计工作由文件驱动升级为模型驱动,由人工检查升级为自动校核,通过正向设计与反向自动校核达到“双保险”。该电缆图纸校核工具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各型航天飞行器电气设计工作中,使电缆设计验证效率提高了60%,单套电缆研制周期缩短了30%。大幅提高了电缆设计效率及准确率,降低了研制成本,压缩了研制周期。
今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团队将进一步升级更新完善“ECIM平台”,推动航天数字化转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通过设计工具创新引领中国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