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卫星要像手机一样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迅猛发展,让充满高科技的卫星越来越接地气,多种多样的卫星服务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卫星”)是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走出来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2015年,该公司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揭开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大幕。
像造车一样造卫星,这样的想法放在十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现在,走进长光卫星的工厂,流水线上造卫星的场景已经成为旅游景观,每年接待的参观游客数以万计。
在展示区,贾宏光详细向记者介绍每一代卫星的技术特点。他说,第一代第一颗卫星有400多公斤重,但到了第三代重量骤降至40多公斤,发射成本直接从千万元级降至百万元级。
贾宏光向记者透露,眼下最新的第四代卫星已经生产完毕,在各项指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如今,长光卫星已具备年产100余颗卫星的能力,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农林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数字城市、应急防灾等14个领域开展了150余项精准服务。
贾宏光表示,长光卫星正为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单位提供遥感信息服务,并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之一。
事实上,长光卫星在几年前就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如今,中国与之类似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贾宏光的商业航天梦想肇始于2014年,那一年,中国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一众商业航天公司成立,卫星不断升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这一年是公认的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
谈到这个话题,贾宏光依然激动。他说,政策门槛放开初期,很多人持观望态度,没想到中央、地方短时间内出台那么多支持政策,回想起来,这正是造就中国商业航天“黄金年代”的重要基础之一。
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卫星、火箭制造,随着火箭不断将一颗颗卫星送入太空,一个更大的市场也逐渐打开——卫星数据应用。“如果不能广泛应用,卫星就毫无意义。”贾宏光说。
最近两年,长光卫星在应用开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其研发的共生地球APP上线后广受好评,另外他们还举办了多期“吉林一号”遥感开发者培训班,内容涵盖卫星遥感基础、卫星数据处理、遥感智能解译等内容。
贾宏光坦言,共生地球APP是抛砖引玉,希望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创业者加入到卫星应用开发中,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也是构建卫星生态的必由之路。
站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第九个年头,贾宏光充满信心。“中国制造业实力雄厚,卫星是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正是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他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没有理由发展不好。(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