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时代,生命有新的定义了吗?丨四川大学教授敖平导读《生命是什么》 |
|
直播时间:2023年5月6日(周六)20:0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898395545534518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频号
科学网B站
科学网抖音
【直播简介】
一块石头与一只小猫的区别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看,石头是由数以亿计的原子组成,小猫也是。但为什么石头没有生命,而小猫有?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一个个没有意识的原子或者细胞,为何能“组装”成有着复杂逻辑思维能力的生命体?
1944年,埃尔温·薛定谔创作的生物学著作《生命是什么》首次出版,作为物理学家,薛定谔第一次正式地将量子力学理论应用于生物学,提出了“生命以负熵为食”“遗传密码”“生命体系中存在的量子跃迁现象”等观点,开启了量子生物学的篇章。
不少物理学家受他召唤,开始关注生命问题,做起了生物学研究,其中就有著名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西莫·本泽。前者是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者之一,后者是突变子概念的提出者。
最近,随着 ChatGPT 大火,很多人也在思考,语言模型也呈现出了类似生命体的“涌现”现象吗?人工智能时代,生命是否有了新的定义?
5月6日周六晚八点,敖平教授、白书农教授、孙亚飞博士,一起导读《生命是什么》,求问生命的真谛。
【嘉宾介绍】
敖平
上海临港演化力学研究院(拟建)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上海领军人才,曾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为四川大学教授。
敖平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由李政道CUSPEA项目资助赴美留学。1990年在A Leggett(2003物理诺奖得主)指导下研究量子力学测量问题和宏观量子现象获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物理学博士,1990-1994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物理系师从D Thouless(2016年物理诺奖得主)做博士后,研究拓扑物理和拓扑物体动力学。1999年转入系统生物和系统医学领域,与L Hood(美国四院院士,Lasker奖得主)等合作。
敖平教授已发表研究论文约130篇,跨越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他在生物领域他独立澄清了演化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发现相应的随机数学结构。对复杂疾病机理他首先提出癌症产生和发展的新理论:癌症的分子网络内源性理论,并发展了相应的计算工具。
白书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休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曾先后提出过“植物发育单位”概念,“有性生殖周期”概念,“植物发育程序”概念。
因为对植物发育的研究,对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也提出过“生命 = 活 + 演化(达尔文迭代)”的观点。
孙亚飞
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特聘研究助理,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科普作家,从事新能源领域及化学史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