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健康论坛·2023”在京开幕 |
引领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要把握这些大势 |
|
6月17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以下简称健科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主办、诚医汇协办的“北大健康论坛·2023”暨健科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汇集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全面展示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成果、探知新趋势,开拓新局面,践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精神。
开幕式上,健科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机场院区院长王鹏首先回顾了专委会成立5年来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研转化、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提出未来推进健康管理事业的主要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张勇,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方建宁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
?
乔杰在开幕式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乔杰表示,北大医学在过往实践和未来发展中,始终以促进人民健康为目标,依托医、教、研、产深度融合,不断拓宽医疗服务和科创转化的广度与深度。她还指出,医学创新不仅表现为在技术上、流程上要有更好的认知、成果和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在顶层设计上提供空间和保障。
此外,张勇表示,要继续推进有针对性的癌症群体筛查,尤其是机会性筛查,及早发现疑似患癌人群,使肿瘤防治的目标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方建宁指出,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正在开展健康管理行业人才队伍情况调研工作,以规范行业标准,加速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董尔丹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董尔丹在第四环节中阐述了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策略。他表示,随着年龄增长,我国康复负担显著增加。同时,我国医学研究与疾病负担不平衡,对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存在不足。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山东省共建的康复大学将聚焦康复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残障人群全面康复、疾病期全程康复、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易致残性疾病防控等重大健康需求,着力解决我国康复科技瓶颈问题。
在论坛第一环节中,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群安围绕提升健康科普技能和健全健康传播制度展开分享。他指出,在健康科普的传播中,尤其要加强有关健康促进、医改的法规政策以及对科学健康观的普及和引导。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总结了发展健康管理事业中要实现的重要转变,例如医学服务模式要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和道德五维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医学观要从治愈医学走向照顾医学。
在论坛第二环节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主任翟晓辉强调要重视发展健康促进事业中的数据要素。目前依托大数据可以提高医疗资源扩容效率、科学评价医院运营水平、大幅缩短创新药物研发周期等,在疾病早筛等领域的应用也值得期待。他还指出,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实际考核中,医院各项运营数据也将起到关键作用。中日友好医院纪委书记高学成透露,未来三到五年,通过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质控中心将形成标准规范的制定、监测评估和反馈改进的闭环。
在论坛第三环节中,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鸿宾强调研究组织通道学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细胞间质组织通道学研究的新进展。付卫以外科医生的视角分享了结直肠筛查的五个“W”,即必要性、筛查项目、筛查现状、如何筛查以及新技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早期确诊可显著降低个人及社会的费用负担。因此健康管理中应对一些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提高重视,民众对结肠镜的参与度和依从性亟须提高。
据了解,本次大会还设置了聚焦“健康管理优秀主检报告”的案例分享会,以及健康管理中评价体系应用、健康人群长程管理和健康管理中心适宜筛查技术三个主题论坛,开设了理论结合技能实操的“运动与干预技能培训班”。在不同的主题论坛中,近百名健康促进与间看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分享自己最新的成果与经验,并就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互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