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航颖 张子杰 王蕊 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7/16 10:22:10
选择字号:
浙大教授廖备水:跨界文理,也可以这般风度翩翩

 

你见过的学科跨界是怎样的?在浙大,有这样一位哲学教授,他精通人工智能与逻辑学研究,在他的“硬核”课堂上,哲学、数学、物理、建筑等各专业的同学们一起汲取知识;他领衔的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ZLAIRE),在文理融合中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为大数据、认知科学、逻辑学与哲学的研究创新贡献力量。他就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廖备水。

微白的头发难以掩盖他的热情与活力,在学生眼中,他永远是风度翩翩的“男神”教授。他曾说过:“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最有趣的事情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廖备水教授和他的趣味跨界人生。

  ?

文理双全的斜杠教授,他以学科交叉回应时代之问

谈及自己的科研之路,廖备水表示,“人没有一条注定的路要走”,正是在时代、环境的逐步影响下,他才走上了如今的交叉研究路。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时,他有意识地关注到当时的时代话题,发现智能主体和人工智能系统都涉及到认知、逻辑等方面的知识,人工智能产品缺乏透明度的现状不仅需要逻辑学专业知识的帮助,更唤起了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廖备水在对时代进行反思和对自我明确清醒认知后,坚毅地决定跨界科研,拥抱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廖备水以追求时代之问为动力,长期从事逻辑、认知和人工智能的文理交叉研究,探索学科交叉的广阔领域,为新文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浙江大学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启动实施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廖备水正是浙江大学“双脑计划”-“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交叉创新团队的负责人。2020年,廖备水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顺利立项。2021年9月,廖备水领衔的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简称为ZLAIRE)成立,该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批准设立的第7个人文社科联合共建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领域的科研、教学与国际合作。

  ?

  ?

对于同学们关心的“科研瓶颈期”问题,廖教授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解决思路:首先,科研者需要具有问题意识、明确研究方向;其次,团队的鼓励协作对于个人灵感的激发至关重要,“正如蘑菇的健康生长需要肥沃土壤与适宜天气的加持”;最后,强大的内驱力也必不可少,“坐住冷板凳”对于科研者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在廖备水看来,好奇心与求知欲、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感正是他在科研路上行稳致远的内在动力。

带领团队时,廖备水格外强调共同体建设的意义,科研团队不仅是学术共同体,更是文化共同体。因而,我们不仅能够看见团队成员们在实验室里互相协作、热烈讨论的场景,还能够看见他们在西湖边当背包客,登山远足、畅聊生活的和谐画面。廖备水表示,一个好的团队不仅需要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更需要轻松愉快的软环境,让大家在紧张的科研之余放松心情、畅快交流。

  ?

  ?

“教学是科研的书法”,他愿做学生的思维引路人

自2008年起,廖备水开始在浙大教学,开设近八年的《数理逻辑》是他教授时间最长的一门专业课程。廖备水坦言:“这门课的专业性过高,对于授课老师和选课学生而言,都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硬核课程。”虽然授课具有难度,但他非常享受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是科研的书法和调味剂,是教学让我接触到许多年轻的心灵,学生的反馈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愉悦”。

秉持着“教学是一种沉浸式游戏”的教学理念,廖备水非常重视上课期间与学生们的交流互动,玩游戏需要有互动感,教学更是如此。他在《数理逻辑》课程设置上精心安排了课前小测、课堂题目讲解与课后习题巩固的环节,还鼓励同学们随时打断讲课、踊跃提问,以此推动学生能够“当堂学到知识点、当堂解决疑惑”。

廖备水在课后为同学们答疑

在廖备水的课堂上,来自各专业的同学们一同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讲台上的廖老师头发微白、气质儒雅,向你娓娓道来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奥妙。对于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廖备水从不会预设他们的学习背景,而会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们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思考。廖备水认为,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教学早已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思维方法的教授;不仅是内容的传递,更是理论背后的内在关联性的启发。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朱亦丹怀揣着对哲学的兴趣选修了《数理逻辑》课程,她说:“这个课程涉及到了拓扑,与数学专业有一定的关联。廖老师上课讲解知识很清晰,该课程的学习为我打下了一定的逻辑学基础。”哲学学院哲学专业(强基计划)2020级本科生肖雯表示,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廖老师有问必答的习惯,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他也会进行一一解答。”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2021级本科生王紫寒特别称赞了廖备水教授的授课方式,她说:“廖老师会深入挖掘定理背后的语言逻辑,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章节之间的关系、阐述书本编写的底层逻辑。”

  ?

人的一生很短暂,他要把时间花在“最有趣的事情”上

如今,在新文科启动的社会大背景下,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们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廖备水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一方面,逻辑学研究人的思维,对于人与人的交流以及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很重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认知推理问题、人机交互问题等都需要逻辑学的支撑。逻辑、认知和人工智能的文理交叉研究使得学科从单一饱和的状态焕然一新,具有了全新的、多元的研究视角。

  ?

对于正在学习哲学的同学们,廖备水表示,哲学研究很重要,它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它是研究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本质规律的学科。与此同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自然科学能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做到融汇贯通。他时常把自己的跨学科的科研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并鼓励大家要多多阅读、拓展眼界,早日寻找到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以责任与使命沉淀其中、潜心钻研。

廖备水常充满哲理地说:“人要去做有趣的事情。”何为有趣的事情?基于自己的兴趣热爱,面向时代拷问与国家需求,活出自我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就是廖备水所认为的人的一生中最有趣的事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廖备水将自己的科研生涯都投入到回应国家之需、时代之问中来。

曾经的浙大学子、如今的浙大教授,廖备水与浙大的渊源相当深厚。在廖备水眼中,浙大是一所踏实的、追求真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高校,为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发展平台。未来,他也将继续在“求是创新”校训的指引下,精耕科研、孜孜求索,为时代贡献思想,为新文科建设添砖加瓦。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