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凌霄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8/17 23:24:06
选择字号:
7年做了3站博后,论文被Nature接收后他马上买票回国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孟凌霄
35岁的王冬冬,首次以唯一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Nature论文。
这是一项迟来的收获。博士毕业7年后,他的许多同学已成为教授、副教授,而他却分别在3所高校做了7年博士后。发表这项减肥领域“明星蛋白”GDF15作用机制的研究时,王冬冬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做第三站博士后。
“我从来都坚信自己的选择,”王冬冬告诉《中国科学报》,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最前沿的领域,解决人类最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在如今的实验室,王冬冬终于找到了真正想做的研究。
今年5月,论文被Nature接收后,王冬冬立刻买了一张机票回国。他暂时抛开“减肥研究”的老本行,只想和3年没见的家人好好吃顿饭。

图片

王冬冬(受访者供图,下同)
用100%的精力,集中攻克一个难题
2020年2月,王冬冬登上前往加拿大的航班,准备开启第三站博士后之旅。
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疫情原因,刚一落地加拿大,自己就因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面孔被单独询问。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安顿一个月后,加拿大所有大学实施居家办公,几乎6个月不能开展实验。
“心里太焦急了,因为我已经做了两站博士后,还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王冬冬回忆,那时他经常追着老板、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Gregory Steinberg讨论课题方向。聊着聊着,就敲定了几个有前景的方向,其中之一,就是炙手可热的“明星蛋白”GDF15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早在2017年,4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就几乎同时发现,GDF15通过抑制食欲,产生降低体重的生物学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GDF15还被发现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然而,抑制食欲是否是GDF15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唯一机制,依然是未解之谜。
在过去的GDF15生物学作用机制研究中,研究者能意识到体重和饮食摄入、能量消耗动态相关,但三者存在一系列连锁反应,难以对照控制;其次,通常动物实验持续14天左右,但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才能观察到能量消耗的适应性代偿。
GDF15的作用机制注定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研究,但当时的王冬冬并未意识到它的真正价值,也未投入足够的时间——为了迅速产出成果和证明价值,他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精力,同时参与了好几项研究。
等到另外几项研究都有了初始数据后,王冬冬、Steinberg和诺和诺德研发部主任Sebastian Beck Jorgensen讨论了各项研究的进展。Steinberg告诉王冬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有趣的科学问题非常多,但哪个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能发现的。由此,王冬冬决定暂时停下手中的其他研究,专注于GDF15的作用机制研究。

图片

王冬冬(左)和Gregory Steinberg
很快,第一项突破出现了。通过给一批肥胖小鼠配对设置了热量相同的“减肥餐”, 王冬冬发现在10到14天的减肥前期,小鼠降低体重作用基本相同;但在减肥后期的观察中,只抑制饮食的小鼠体重基本维持不变,而GDF15给药组仍显著“掉秤”。这意味着,GDF15抑制食欲并不是其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唯一机制。接下来的3年里,王冬冬像探索小径分叉的花园一般,通过细胞、转基因动物和人体研究,一步步建立起交感神经系统、GFRAL-beta肾上腺素、肌肉组织中钙离子的作用通路。如今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正是GDF15作用机制的集大成者。未来,该研究结果有望解决肥胖治疗的体重反弹问题。
“像我们很多国内来的学生,总想同时开展多个课题,但这样容易失去研究的焦点。”王冬冬告诉《中国科学报》,“我在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100%、200%、300%的精力,集中攻克一个难题!”

图片

2017年,王冬冬(前排右一)所在维也纳课题组

没有署名的合作者,同样值得记录

王冬冬的第一篇Nature,有来自20多家单位的近30位署名作者。他说,这项研究的突出特点,就是合作共赢。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王冬冬遇见了后来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中心首席科学家John Speakman。在40余年的科研中,Speakman不仅成为能量代谢研究领域的专家,更在圈内以乐于助人著称。
会议间隙,王冬冬向Speakman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课题,并询问是否有人体研究的合作机会。不过,这场单方面的“推销”只有3分钟,Speakman没有当场给出答复。
出乎王冬冬意料的是,这位60多岁的专家后来主动发来邮件,进一步询问实验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有了国际合作者们的支持,独立临床实验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取得了胜利。
让王冬冬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不署名的合作者。
他介绍,实验成功最坚实的后盾,正是该校动物中心的工作人员。麦克马斯特大学动物中心是加拿大最大的动物中心之一,承担着不少科研机构的实验动物维护工作。在这里,实验动物有严格的“体检”流程,常用仪器按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定期清洗、灭菌。即使在圣诞节假期,中心的兽医等工作人员也轮休换班,保证动物中心正常运转。
过去做动物实验时,王冬冬遇见的一大问题就是动物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进程。而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动物中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最大特色。当通过单向通道进入饲养室,看见一排排整洁有序的独立通气笼时,王冬冬胸有成竹。
不少研究者评价,这项GDF15研究是领域内的集大成者。王冬冬对此的解释是,有了20多家单位的贡献,再加上那些未署名的工作人员,才呈现出这幅巨大的研究图景。

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最前沿的领域

从学术履历来看,1988年出生的王冬冬是个“爱折腾”的人。
27岁时,王冬冬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读博最后一年,参与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毕业后,他在维也纳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做过两站博士后,也在波兰科学院担任过助理教授。
当时,30岁出头的王冬冬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在维也纳大学的导师曾许诺,工作6年,他就能获得正式教职。而在波兰科学院,他是获得波兰优秀青年基金的首位中国人。利用这笔80万波兰兹罗提(相当于160万元人民币)的基金,王冬冬招募了两位博士合作伙伴。

图片

2018年,王冬冬(左一)与维也纳大学同事在上海参会
在外界看来,留在欧洲也许能有不错的前途。但王冬冬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并不是他一直以来想做的研究。一位博士后导师时任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席,没有太多时间指导他的研究;另一位博士后导师的研究重点则是传统医学,与他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
“如果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最前沿的领域工作。”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王冬冬把目光投向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Gregory Steinberg课题组,后者是代谢、肥胖和糖尿病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他的研究重点是了解控制脂肪和糖代谢的分子途径,以及血清素和GDF15等内分泌因子如何调节这些影响。
为争取在Steinberg课题组工作的机会,王冬冬博士后时期的导师为他写了推荐信。
后者不仅肯定了王冬冬的工作,还附上一句,“如果贵实验室不接收王,我们的实验室会为他保留位子”。
今年1月,35岁的王冬冬转为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正式工作人员。然而,他博士时期的同学早已成为教授、副教授,并开始了独立研究。在慢了半拍的社会时钟面前,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谈起这个问题,王冬冬百感交集。刚开启第三段博士后时,是他科研生涯的低谷时期。他曾在零下20℃的平安夜深夜,从实验室步行回家。彼时,本地居民都与家人围炉取暖,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圣诞彩灯闪烁着,而他与远在祖国的亲人,因疫情几年不能相见。短短15分钟的路程,对一个异乡科研人来说,却像是漫长的一生。
两年后的今天,深夜冒雪前行的王冬冬,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
“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做研究,就没有浪费时间,因此我坚信自己的选择。”王冬冬笑道,过去10年,自己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的5个国家,如今的他更有自信、更有国际视野:“在任何国家、任何种族、任何领域,我们都不输给别人!”

图片

2019年,王冬冬在瑞士和好友登山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249-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