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3/8/25 16:46:51
选择字号:
顾逸东院士:开启无限可能 空间科学纵横谈

 

直播时间:2023年8月26日(周六)14:30-16:3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直播简介】

从古至今,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就有无尽的神往。借助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近距离观察宇宙。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对发生在近地空间、太阳系空间及更遥远的宇宙空间的自然现象进行了观测。如早期对地磁、天体运行、极光、彗尾、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和超新星爆发的观察等,这些研究积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宝贵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人类继续探索太空的梦想。

1957年,前苏联首次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空间时代。从此,许多国家和团体发射了大量的空间飞行器并进行了广泛的多学科的研究,促使空间科学迅速发展。

科学家对近地空间进行大量研究,发现了地球辐射带、环电流,证实了太阳风、磁层的存在,与此同时,空间生命科学也相应地迅速发展起来,包括在失重、超重、高能辐射等条件下人体的适应能力等;关于地外生命也在进一步探索中。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空间科学在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在通信、导航、测地、气象观测、遥感等方面。在空间环境中,对于研制和生产高质量的单晶、多晶、合金和非晶态材料,以及高精度的电子、光学元件和特殊药品等,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众所周知,太空的重力水平为地球表面重力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环境,非常适合做实验。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实际上空间站就是一个进行科学实验的“微重力”实验室。在这里,人类以往积累的科技知识和经验,都有了被改写的可能。但是空间站空间有限,发射费用高昂,如何在空间高效、严谨的进行科学实验是一个大难题。

现代空间科学技术,已发展到有可能在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建立太阳能卫星发电站,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向人类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呕心沥血、苦心孤诣。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到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作为空间科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顾逸东院士曾在多个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载人航天工程中,领导建设了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应用技术体系,组织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的科学与应用任务。他将为我们带来“开启无限可能——空间科学与创新”的主题报告,这将是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科学盛宴,让我们与顾逸东院士一同踏上这段科学之旅,探讨空间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未来发展。从微小的尘埃到浩瀚的星系,从理论的构建到创新的实践,我们将在顾逸东院士的引领下,探索科学与创新的交融之美。

在主题报告结束之后,您还可以与顾逸东院士面对面交流,面对这位科学巨擘,尽情提出您的科学困惑吧!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加入,与顶尖科学家一同开启那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书写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华章。

主持人:潘建伟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办:墨子沙龙

协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

【嘉宾简介】

顾逸东,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两个科学卫星项目总师。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光电研究院副院长院长,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

早年从事宇宙射线和科学气球技术研究,主持建立了我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推动了我国气球宇宙射线、X射线天文和多学科高空科学探测。在载人航天工程中,领导建设了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应用技术体系,组织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的科学与应用任务,取得了突破性 成果,领导了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的规划论证,发表论文和撰写报告100余篇。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等奖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