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复旦大学2023级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学会创新 边界无疆》,寄语全体复旦新生。
学会创新 边界无疆——在复旦大学2023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 金力
2023年9月1日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迎接丰收的时节,欢迎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217名本科新同学和11807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复旦大家庭,成为一名复旦人。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一路指引陪伴同学们成长的父母和师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是学习知识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大学阶段是一生中学习成长的黄金岁月。迈入复旦之门,同学们不仅将学到高深知识,也将亲身参与知识的创造,真正懂得学习和创新的意义。复旦人学习是为了创造,并把创造知识作为学习的更高境界。在这片沃土上,同学们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真正奠定立身立业、自强强国的根基。以创新为天职、以卓越为目标,这是一代代复旦人的治学之道,更是国家、时代对同学们的成长呼唤和成才期待。
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比如,对现有知识的体系分类,划定学科的边界;探索客观世界的现实局限,产生知识的边界;知识传播生产中的成规束缚和思维惯性,形成思想的边界。这些边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会形成阻碍和挑战。而创新的本质,是克服惯性的依赖、现实的约束、思想的保守,实现从旧到新、从已知到未知、从己岸到彼岸的突破和超越。复旦人以“旦复旦兮”为奋斗意象,生命不止、创新不息,突破超越这些边界,追求知识、理想和卓越才能永无止境。
借此机会,围绕学习和创新,与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第一,越过学科专业的沟壑。
今年的开学典礼本研一起、在户外举行,这是学校近20年来第一次。最近江南雨水多,很多人感到担心。我们的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基于学校自有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训练出拥有45亿参数的伏羲气象大模型。这一模型能成功预报未来15天的全球天气,每次预测耗时3秒以内。“伏羲”说:今天,上海不下雨。
这就是一个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案例。每个学科和专业都能提供不同的学术视野、思维方法和研究工具,但解决现实问题往往离不开跨学科协作。面对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普遍潮流,没有交叉新工具、融合新范式,必定会落后淘汰。
跨越学科边界,不仅需要交叉,更需要融合。交叉是物理结合,而融合将发生化学反应,创造新的物质、产生创新成果。实现融合创新的主力军,不仅仅是院系、学科和老师,更要看在座的同学们。大家正在塑造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无限的活力和潜能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塑造新的未来。
学校搭建“2+X”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本目标是引导同学们按照个性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学习的主人、掌握发展的主动。“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训练,帮助大家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位、激发学习兴趣;“重能力、求创新”的前沿学程模块和一二课堂丰富的育人资源,帮助大家迈出主动规划和自主探究的坚实步伐,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拔尖创新成长路径。
今年,学校为厚植创新和育人沃土,新推出了“文化校历”。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应该不囿于学科背景,全身心投入各类融合创新实践,不断垫厚学识根基、拓宽见识眼界。像分子运动一般,在“升温”中提升交流的主动性、在“增压”中提高思维碰撞的几率,激荡出创新的无限可能,为实现自我能级跃迁积蓄深厚能量。
第二,突破发现新知的壁障。
创新有许多类型,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以发现新知为目标的原始创新。发现新知,是突破已知边界、拓展人类知识疆域的过程,往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提出新问题,对原来貌似不相关的多个事物进行关联性思考,发现新的联系;第二步,解决新问题,搞清楚新联系的因果关系和背后的学理机制。新问题提得越好,新关系的跳跃性越大,对知识边界的突破越大,创新的价值也就越大。
复旦是以基础研究见长的高校,复旦人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最核心任务是把原始创新做到世界顶尖,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策源功能。文社理工医各学科的竞争力,都离不开原始创新这个内核。而同学们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原始创新,学会提出好问题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一场原始创新范式变革的帷幕正在拉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帆桨,AI浪潮将我们带到了一片崭新的创新海洋:人类数千年的知识积累培育出广袤的肥沃渔场,数不清的新发现鱼群在海平面下穿梭,等待着我们用新工具去网获。复旦人理应在“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征程上,发挥出科学智能的“发动机”作用。希望同学们拥抱科研新范式,踊跃学习和参与开发新工具新方法、锻炼AI+创新能力,积极投身这场重塑人类知识边疆的“大进军”。
第三,摆脱收益计算的边际。
从创新的视角看,卓越精神与精致主义截然不同。精致主义往往以利己为核心,计算收益、规避风险、权衡边际效应;而卓越精神把实现理想作为首要目标,有进无退、不计功利才是追求卓越的姿态。创新路上,如果因为权衡得失而选择跟随式研究,将“输在起跑线上”。成才路上,如果太计较一时得失,用宝贵的大学时光打造漂亮的简历,只会与卓越精神渐行渐远。复旦人应该具有“卓越而有趣”的特质,做卓越的事业、做有趣的灵魂,对于思想、知识和生活永葆趣味心、创造力。
1945年7月,范内瓦·布什向白宫提交了科研政策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他写到:“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会非常弱。”
今天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必须攀登科技珠峰。对于有志于攀登珠峰的人们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敢于从“北坡”迎难而上,走出中国自己的路,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今天的中国青年,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只有参与全球、全年龄段的全赛道竞争;要追求真正的卓越,必须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静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希望大家有与世界顶尖水平比肩竞赛的志气、胆气和静气,迈入“无人区”、早日找到自己的果树种子,看准方向、久久为功。
从今天起,大家成为复旦共同体的一分子。这是一个以创新强国、作育英才为天职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以追求卓越、青胜于蓝为旨趣的学术共同体。期待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复旦这片星空,照亮自己的星海征途。若干年后,成为复旦星空中更璀璨的星辰。
新复旦人们,学海无涯,行者无疆!
(原标题:校长金力在2023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会创新,边界无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