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团队与同济大学副教授易亮合作,在西太平洋沉积记录的天文轨道周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论文第一作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王海峰表示,该研究通过解译西太平洋沉积记录的中中新世多个气候-环境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100 ka偏心率周期在中中新世气候转型(MMCT)事件中的主导作用。
MMCT是一次全球联动的快速变冷事件,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均发生显著变化,对理解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囿于西太平洋特殊远洋沉积环境,MMCT事件在该区域的沉积记录仍鲜有报道。
研究人员利用西太平洋获取的沉积柱样,综合沉积物磁性地层、自生10Be定年与天文调谐结果,厘定了西太平洋11-15 Ma期间轨道尺度千年分辨率的精细地层。基于这一年代结果,发现西太平洋沉积记录的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的多项环境代用指标:风成尘埃、生物碎屑、深海氧化还原变化和海洋生产力等均具有100 ka偏心周期特征,表明天文轨道强迫在MMCT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基于此成果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西太平洋富稀土沉积物的成矿时代、成矿环境研究及未来的大洋钻探工作提供支撑。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3.1117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