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猫科动物,如虎和狮子的保护工作受到高度关注,并且已经具有国际合作水平的保护政策和行动的支持。而黑足猫(Felis nigripes)作为全世界最小的猫科动物,正面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威胁。其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缺乏基因信息以支持有效的保护行动。
陕西师范大学李钢教授团队构建了黑足猫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分析。近日,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黑足猫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论文,解析了黑足猫和其他猫属动物的复杂演化历史、高效捕猎的遗传机制,进而揭示了黑足猫进化中最显著的遗传变化是感官和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的快速进化,反映了其特有的夜间狩猎和高新陈代谢率的遗传适应。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袁嘉庆。
黑足猫。作者论文图片
本研究合作单位包括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州动物园等。
文章相关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3107631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