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孙钧院士多位学生处获悉,工程力学领域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孙钧,于2024年3月1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据同济大学校史馆官网介绍,孙钧,男,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10月生于苏州。1949年6月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早年(1954~1956)随苏联桥梁专家И.Д.斯尼特柯教授学习并担任专家技术口译,修毕副博士学位课程并写作论文。1980~1981年去美国留学,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高访教授。
孙钧青年时期在母校交通大学任教,1952年秋全国院系调整,转调同济大学任讲师(1953)、副教授(1962)和教授(1979)。195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孙钧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1991年经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享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钧在大学行政、党务工作方面曾历任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地下工程系和结构工程系系主任、校务委员、教务处长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职称评聘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首批重点学术梯队学科负责人;还曾历任多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环境与测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在岩土与地下工程界,他还曾历任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中国公路隧道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地下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孙钧在校外学术界历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副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评委,他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和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名誉系主任,交通大学(上海、西安、西南和北京等4校)、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9所知名大学的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以及国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 清华大学结构与振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新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在国内工程界,他历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终南山秦岭公路隧道,江阴、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委员会和上海市地下铁道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顾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委员和顾问,以及中国铁路建设集团、上海市城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顾问和上海市民防协会顾问、上海市非开挖技术协会首席顾问等工程技术职务;沈阳市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高级技术顾问、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浙江省地下工程协会顾问,上海市普陀区科协主席。
孙钧专长结构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和岩土力学,长期以来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以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等学术领域辛勤耕耘,是国内外岩土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岩土流变力学、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子学科研究方面有深厚学术造诣。他学术思想敏锐,蓄意进取与创新,近20年来还致力于开拓环境岩土工学、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土建学科的更新与改造等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已有相当特色。他是国内外最早创建“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分支(1964)的主要奠基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