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应开展一系列科技攻关,加快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表示。
?
朱永官 受访者供图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然而,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朱永官指出,农业源COD(化学需氧量)、氮、磷分别占我国总排放量的69%、55%和80%;尚有70%的行政村未完成污水处理, 分散式供水微生物、特殊离子等水质安全问题突出,生活垃圾处理率不到80%;约19%的耕地受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畜禽养殖粪污抗生素等残留引起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农业农村活动对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贡献显著。
他表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挑战,第一是因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复杂,具有隐蔽性、分散性、复合性特点,缺乏科学的安全评估方法与保障理论;第二,治理技术简单套用城市经验,适用性差,运维成本接受度低,处理设施“水土不服”“晒太阳”问题普遍;第三,农村环境污染以单要素治理模式为主,标准体系不完善,污染系统防治能力不足。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涉及水、土、气等多介质及生产和生活多过程,需要应对常规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并涵盖环境、生态、人体健康和全球气候变化。”朱永官说,“前期相关研究工作多是针对单介质、单污染物和单一目标,无法有效支撑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系统解决。”
因此,朱永官建议展开以下科技攻关:
一是明晰农村地区污染物在“水-土-气-固”的迁移转化路径,识别不同区域农村的生态环境风险因子,发展农村多介质污染控制的理论;
二是突破农村分散式低成本、低维护的供排水、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提升技术。整合农村生活、养殖、种植和区域生态建设的技术链,研发源头削减、过程阻控、废物利用的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支持在典型区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整县应用示范,带动相关制造、建设、运行和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发展;
三是创建基于物质流-能量流系统调控的减污降碳与绿色发展模式,构建农村环境安全评估与污染治理的标准体系;
四是组建农村环境安全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并培养一批高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科技攻关队伍,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专项,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