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满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4/8 20:27:37
选择字号:
甘肃积石山地震链式灾害研究获突破

 

近日,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的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组对民和同震滑坡-泥流链式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经过系统分析,调查组提出了9大链式灾害联动耦合致灾效应的成灾机制。其中,“滑源区振动液化筛选启动效应”和“滑源区漏斗收口增速启动效应”是国内外首次提出的科学发现,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已发布于《冰川冻土》杂志。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已造成151人死亡。此次强震诱发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共造成20人死亡,致死率占地震遇难总人数的13.5%。链式灾害形成机理复杂,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中川滑坡-泥流灾害链灾前灾后对比图。甘肃省科学院供图。

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并针对防灾减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组,宿星研究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紧急赶赴震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支持下,对民和同震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开展系统研究,深入分析此次链式灾害特征和形成机理,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滑源区破坏照片。甘肃省科学院供图。

  滑源区破坏照片。甘肃省科学院供图。

据介绍,“滑源区振动液化筛选启动效应”是此次链式灾害的显著特征,且明显有别于传统典型滑坡及泥石流特征。参与灾害演化过程的绝大部分物质为下层饱和黄土,而上层非饱和红土绝大部分停留于滑源区。在积石山强震作用下,下层饱和黄土快速振动液化高速流滑挤出;而上层非饱和红土启动速度和运动距离远小于下层饱和黄土,形成振动液化差异化筛选。

“滑源区漏斗收口增速启动效应”是此次链式灾害的重要特征,中川滑坡-泥流灾害链的滑源区具有特殊形态特征,滑源区近似“漏斗”型,有别于传统滑坡的圈椅状或长条状等形态特征。该形态特征使得滑坡剪出口位置窄小,似漏斗咀部,振动液化的下层饱和黄土带动少量上层非饱和红土在咀部收口处积蓄能量,在强震作用下,咀部滑体呈流态瞬时启动滑出,并侧蚀下切扩大咀部,后部大量饱和黄土不断向下汇聚,推挤前部滑体流滑运动,在窄深过渡区受收口效应作用,滑体向下不断加速运动,该效应类似于“狭管效应”或“峡谷效应”。

相关论文信息: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072.P.20240328.2240.002.html.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