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4/4/9 7:31:00
选择字号:
科学家回信|丁一汇:减少碳排放,普通人也能行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庄颖丹、冯慧敏的提问,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发出第五十期回信。

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科学新知,“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愿成为公众与科学的信使,欢迎你继续在评论区留言。

  ?

读者庄颖丹、冯慧敏:二氧化碳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收集分解而解决温室效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普通人能做什么?

丁一汇:根据《第二次中国气候变化两年更新报》,中国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量约为111.8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林地温室气体年净吸收量为8.40亿吨,约占中国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同期我国已运行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示范项目的总减排规模约为百万吨级,不到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在如此巨大的排放量面前,要想仅依靠人工收集而实现碳中和是不可能的。此外,我国的CCS/CCUS项目目前基本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并且减排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要想解决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首先应该大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次可利用植树造林和CCS/CCUS等人工手段。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排放源,按消费侧排放计算,全球大部分碳排放都与家庭排放有关。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在全球范围实现公平低碳的生活方式。因此,对普通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弥合排放差距的先决条件。国家需要创造改变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如完善支持行为改变的基础设施、提高日常生活便利度的服务、对绿色低碳生活提供激励、信息和多种选择等。

普通人作为消费者可以从如下四个层面采取行动:

第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并将此意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自觉践行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日常出行时,在不影响出行效率的条件下,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还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城市拥堵、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第二,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的直接和间接排放,了解所购买和使用的消费品的能耗和排放信息。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电器,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设备上都有能效标识,这些标识表示了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标识选择高能效的节能产品。

第三,基于上述信息作出更好的消费选择,包括避免不必要的消费、转变消费方式等。虽然能效等级较高的产品可能价格比其他产品相对要高一些,但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节约能源而更加省钱,这也有助于我们转变消费方式。

第四,积极宣传、帮助他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并作出更好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也可以进一步影响到生产者,促进生产企业作出改变,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