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区的目的是让成鱼种群从过度捕捞中恢复过来,但根据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加勒比海海洋保护区的鱼类数量并没有反弹。研究人员表示,海洋保护法规执行不力、海岸开发和水温上升都可能是罪魁祸首。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伯利兹海岸Hol Chan海洋保护区的鲷鱼。图片来源:Pete Oxford/ILCP
中美洲珊瑚礁沿着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的加勒比海岸绵延1000多公里,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家园,包括500多种鱼类和65种珊瑚。
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些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许多海洋保护区,目的是保护珊瑚礁宝贵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因过度捕捞而减少的鱼类种群。这些地区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时间禁止捕鱼、禁止某些类型的捕鱼设备,或限制旅游、采矿等其他活动。
为了评估这些海洋保护区的有效性,美国史密森尼环境研究中心的Steven Canty和同事在2006至2018年间分析了111个保护区和28个未保护区的鱼类生物量变化。作为健康珊瑚礁倡议的一部分,这些数据是由水肺潜水员在调查中收集的。
研究小组发现,在研究期间,只有11个海洋保护区的成鱼生物量增加。与此同时,28个保护区的成鱼数量减少,其余保护区没有变化。
研究发现,在鱼类数量反弹的11个地区,海洋保护区法规得到了充分执行,海面温度波动较小。恢复不佳的地区往往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保护措施执行不力、人们在沿海活动增多、气温异常现象增多。
“执法在其中一些地区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大作用。”Canty建议,以成鱼为生的当地人应该在管理海洋保护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确保海洋保护区位于不受气候变化影响更大、更容易管理的地区也至关重要。
“关于海洋保护区,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同样就职于史密森尼环境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Justin Nowakowski说,“因此,能够回顾过去,优化海洋保护区未来布局和管理方式至关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gcb.1725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