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3日从安徽大学了解到,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惠教授课题组在电磁波吸收材料方向取得新进展:在原子尺度上通过调控金属物相和基质之间的电子结构和界面微环境,实现了对电磁波频率响应的精确控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无形中也给精密仪器的使用带来了电磁干扰。介电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由于介电常数高、损耗机制丰富,被认为是有望替代传统铁磁基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一类新型材料。然而,介电型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涉及复杂的协同损耗机制,并且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会抑制微波频率下的电磁响应。
基于此,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一种在原子尺度上通过调控金属物相和基质之间的电子结构和界面微环境,实现了对电磁波频率响应的精确控制。密度泛函理论进一步揭示了Co原子的d电子与配位N原子的p电子之间的轨道杂化现象诱导了N位点的电子再分布,进而增强了电偶极子极化和室温磁性。这一研究为阐述偶极极化和丰富电磁衰减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