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可莹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6/30 20:45:59
选择字号:
“学术吗喽”vs“科研牛马”:谁在实验室鄙视链最底端?

 

在实验室中,谁才是鄙视链的最底层?下面有请打擂双方:

“学术吗喽”:“吗喽”是两广地区对“猴子”的一种叫法。“学术吗喽”,即超廉价科研劳动力的代名词;全年无休,能加班能熬夜,但是吃得少、穿得少、花得少,所以可以给的少;天天emo,一开工就精神萎靡,一下工就精神抖擞。

“科研牛马”:拥有乖巧听话的品质;存在感极低,导师甚至记不住名字;容易焦虑、自我否定,常被高年级拿捏;因为太过好用而经常被安排打杂和跑腿;最后,容易被别人抢走功劳,但无可奈何。

严肃讨论一下。

何为“吗喽”

从外表来看,“吗喽”的四肢修长而瘦弱,特指最普通、最常见的本土猴子。

2023年初,砂糖橘在全国风靡一时。广大网友疯狂催促广西商家快速上市砂糖橘,供不应求的广西商家们便自嘲般地表示:“吗喽的命也是命”,意思是“别再催了,已经快忙疯了”。其卑微的精神状态引发打工人的强烈共鸣,“吗喽”便逐渐演变为后者的一种自我调侃。

那么,在“打工属性”极强的实验室中,自然也少不了忙到“发疯”的“吗喽”。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大炮宝贝

如果说“科研牛马”主打一个“惨”,那“学术吗喽”就主打一个“癫”字,从头到脚充斥着一股“不受控制”的美。

别人在实验室,不说悬梁刺股了,至少也得是个兢兢业业的状态。“吗喽”一进实验室,能瞬间“变种”,原地返祖,回归人类的生物本性。

只要屁股一粘上板凳,看到那台塞满paper、实验数据的电脑,大脑就开始产生畸变,记忆迅速衰退,手脚突然变得不灵活,胸中的野性也开始疯长。

图片

图源博主@Yori

当然也有忙起来的时候,但主打一个“忙中无序”。看似忙忙叨叨,对研究进度的贡献值趋向于0,还能伸个懒腰,心安理得地下工。

图片

图源博主@跑哪儿去

就算是最简单的工作,例如插个枪头或摆弄个离心管,“吗喽”都能给你玩出花来,想下工的心思跃然桌上。

图片

图源博主@爱津生物

只要导师不在,“吗喽”即刻开启“大闹天宫”模式。喊叫、“飙车”、戏精上身,上工的心情有多癫,肢体语言就有多抽象。上蹿下跳的,就是腾不出一根手指做一下正经事。

图片

图源博主@村口卖鞋垫、@豆子豆子、@孟祁

做起实验来,“吗喽”也是不走寻常路。其他人做实验是井然有序、训练有素,而“吗喽”做起实验来,像一场酣畅淋漓的“跳大神”。旁人是实验室工蚁,他就是实验室鬼影,检查仪器靠“潜”的,得出数据靠“拜”的。

图片

图源博主@偲瑜是cai不是si

不难看出,“吗喽”便是实验室中“摆烂王”与“捣蛋鬼”的合体,常常因为精神状态过于“美丽”而被整个实验室所忌惮。但与此同时,“吗喽”又呈现出比其他人更擅长表演的特性,且由于经常用发疯来释放情绪,拥有比他人更强的耐性。该加班加班,该熬夜熬夜,就算钱给得少,也能努力挤出一个假笑,没脸没皮的。属于只要给口饭吃,就能自我欺骗到永久。因此,“吗喽”虽癫,却也实在好用。

图片

图源博主@momo

“牛马”来咯

相比“吗喽”,“科研牛马”就好理解多了。在汉语语境中,“牛马”即牲畜的代表,比喻那些为生活所迫,从事艰苦劳动的人。不比“吗喽”的疯癫,“牛马”主打一个任劳任怨,对一切工作来者不拒,为了干活进化掉“自由意志”,必要时也可以进化掉睡眠和周末,免费。

图片

图源博主@罗文姬的小快乐

在实验室中,“牛马”往往是干活最多、回报却最低的那位。挑灯夜战时总会冲在最前方,正儿八经到了聚光灯下,却没有“牛马”的身影。

“科研牛马”的真身有很多,低年级属于重灾区。例如目光清澈、来实验室做实习的本科生。当然,还有脾气最好、耳根子最软,恰好做事靠谱,又很会挑担子的“实验室沙僧”......“牛马”无处不在,因为实验室里的“dirty work”从来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作为一只优秀的“科研牛马”,擅长时间管理是基本素质。正如最优秀的打工人,不可能只做一个项目、打一份工。身兼数职是基本操作。

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项目,“牛马”是没有资格向导师说“不”的。老板一声令下,“牛马”就得抱着学习新事物的心态疯狂往前冲。补助是没有太多的,谈这个就俗了。不管多紧急的任务,“牛马”都不会被提前通知,随时随地被拉进各种各样的干活群大小累,deadline就是唯一的口粮。

如果说导师是“包工头子”,具体监督“牛马”干活的自然就是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也是“牛马”们的“二当家的”。因此,“牛马”们最大的心愿,无非就是“再来几个同门啊喂!”这苦,要大家伙儿一起吃才够甜。

图片

图源博主@NPC、@小茶刚刚刚刚刚子

“牛马”和“吗喽”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擅长自我安慰,甚至自觉养成“牛马”心理。被导师骂了,不会羞愧,不会难过,甚至因导师终于“提点”自己而仰天大笑;正反馈的阈值非常低,只要今天干活进度够快,完成了三倍劳动,就会产生自我肯定。

偶尔的幸福瞬间也非常惹人泪目。当“牛马”终于在校外被圈外人称呼了一声“博士”或“老师”,使用了敬称“您”,会高兴到飞起来;人生也在发现自己被导师设置为微信置顶而走上顶峰。

图片

图源博主@博士实习僧、@momo(努力读研升级版)

总之,“牛马”一定是蝉联“感动实验室人物”殊荣的存在。牛会哞叫,马会咆哮,但“牛马”会说:“好的收到”;凌晨三点,牛会酣睡、马会小憩,而实验室“牛马”,则会为自己泡袋便宜的速溶咖啡,继续爆肝。

怎么都化身动物了?

事实上,“吗喽”和“牛马”不是年轻人第一次“不想当人”了。从曾经风靡一时的“鼠鼠我啊”“卡皮巴拉(水豚)”,到现在的“吗喽”和“牛马”,动物文学早已成为年轻人某种特定心理的映射。这座奇幻而无厘头的“赛博动物园”,仿佛为年轻人提供了多种精神替身,做出对自身境况的超现实主义表达。

图片

图源博主@呀土豆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退行”,指受到挫折,或处于焦虑、应激等心理状态时,人会放弃自己已经学到的成熟技巧,转而退行至使用早期的行为,以更加原始、幼稚的方式来应对,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某种程度上,不管是“吗喽文学”,还是“牛马精神”,本质都是青年群体心理的一种“退行”,借此来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自我治愈。仿佛自称“吗喽”“牛马”,就能暂时逃避一些繁重、伤害生命能量的内耗。

那些暂时还没有变成“吗喽”或“牛马”的科研人也不必窃喜。

因为——

千帆阅尽,归来仍是“吗喽”;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马”。

最后还是要问:实验室鄙视链的最底层到底是谁?有没有懂行的“吗喽”或者“牛马”出来解答一下!在线等,挺急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