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陈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5 9:50:06
选择字号:
省属高校实现顶刊发文突破,却迟迟没有对外宣传

 

“还记得那篇Science文章吗?专家终于同意宣传了,能否请您来采访?”电话那头,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湖工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言辞恳切。

她说的那篇Science文章,是该校历史上第一篇Science。文章实际上早在今年的5月10日就已上线,如今距离“第一落点”已经过去两个月。

一般来讲,CNS文章代表了较高国际学术水平,“双非”高校取得顶刊发文突破,几乎都会第一时间对外宣传。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意向,湖工大迟迟不见回应,从5月份拖到如今,原因何在?该校工作人员称,主要是文章作者之一——湖工大教授刘德富有所顾虑。

刘德富教授(右)与杨洪教授(左)讨论相关问题。李思辉摄

 

宣传绝不能“言过其实”

暴雨冲刷下,刘德富办公室窗外的梧桐格外清翠。

“发顶刊是好事,有何顾虑?”刘德富告诉《中国科学报》,主要有两点。其一,这篇文章并不长,只是一篇Letter文章(编者注:Letter文章是Science上篇幅较短的论文,主要评述国际上普遍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尽管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但他认为这与长篇幅论文相比还略显逊色,担心大肆宣传“造成误会、言过其实”。

其二,虽然湖工大是这篇文章的第一署名单位,但此项研究由英国雷丁大学教授杨洪、湖工大教授刘德富、伦敦大学学院教授Julian R. Thompson和Roger J. Flower共同完成。“尤其是杨洪教授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自顾自的宣传、掠人之美。即便要宣传,也应该等杨洪教授在场时一并接受采访”。

杨洪告诉记者,这项成果主要是基于与刘德富团队多年合作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开展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然而,刘德富教授非常谦逊和讲究,一定要等我回来。这种谦逊让人敬佩。”

“科研成果宣传本身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严谨务实的态度,不能浮夸。”面对学校有关部门的宣传热情,刘德富很执拗,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聚焦青藏高原泥沙问题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

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为全球近20亿人提供水源,它们还历史性地向海洋贡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泥沙流入量。然而,在过去35年中,超过60%的河流都经历了河流源区泥沙量的显著增加。这种泥沙激增威胁着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了景观稳定性,并危及水坝等基础设施,迫切需要采取战略性行动来解决。

杨洪、刘德富等学者联合在Science发文,聚焦如何“应对青藏高原河流源区泥沙激增”。

刘德富介绍,在过去的50年里,青藏高原的气温每十年上升约0.23℃,是全球平均升温水平的两倍。这导致冰雪融化,永久冻土退化,再加上雨水引发的洪峰,加速了土壤侵蚀、增加了河流泥沙负荷。尽管植被覆盖的增加可以起到稳定作用,但退冰和融化引起的坡面不稳定依然带来巨大挑战。此外,人类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等,加剧了这一退化过程,显著增加了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河流的泥沙负荷。

他进一步分析,增加的泥沙影响了水的透明度以及水生生物和区域生态系统——泥沙可以扰乱水生光合作用,影响植物和藻类从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并引发河道及更广泛景观的重大变化。比如,在雅鲁藏布江“一江两河”区域,增加的泥沙摧毁了农田,增加了旱季风沙和灰尘。

“我们认为,应对青藏高原泥沙负荷增加问题,亟需全面的战略和国际合作。”杨洪说,这包括推动有效的流域适应性管理,实施气候变化减缓策略,以及加强河流泥沙动态的监测等。

泥沙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关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水生态系统的变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德富认为,水生态系统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水沙过程的变化。泥沙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泥沙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

他解释,泥沙增加,超过了一定的比例,除了带来河道淤积、水的清澈度降低,还会带来生源物质等一系列的变化,最终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之,泥沙太少,导致水沙不平衡,会加剧对河道的冲刷,危及河岸稳定及河湖关系等——在长江中下游正面临这样的问题,个别河段甚至出现了一二十米的河道下切等情况。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各大河流、包括长江沿线建设了大量的水电站。面临的问题是,河流上游的水电站,因河流源区泥沙增加带来水库淤积的快速增加,会影响水库的使用和寿命;而在河流的中下游因上游水库拦截了泥沙,导致中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也会带来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青藏高原河流源区泥沙含量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监测和研究的指标。

《中国科学报》注意到,刘德富团队长期致力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机理及其防控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提出的防控支流水华的“潮汐式”生态调度方法被三峡工程所采用,为解决三峡水库支流水华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刘德富看来,发顶刊论文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很重要——很多和他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研究三峡地区水生态的科学家,大多都注重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方案,很少研究国际顶刊的喜好和发表套路——而后者确实有一些原则和方法可循。

“其实您谈得很好呀,之前原本不必推辞采访的。”面对记者的“表扬”,刘德富坦言:“他们说服了我,让我感觉自己有义务实事求是地介绍一下这项工作,毕竟对学校招生有好处嘛。”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7997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