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至5月,乍得、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遭遇持续暴雨,引发了大规模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大量农田被淹、道路被毁,房屋倒塌……而这仅仅是2024年极端天气频发的一个缩影。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这一年的破纪录高温也伴随着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文霞牵头,联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英国气象局等机构学者,在《大气科学进展》刊文,对2024年全球主要的极端事件进行了总结回顾,讨论了这些极端事件的基本事实、关键物理过程和全球增暖的影响,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科学和应对挑战。
“2024年全球主要的极端事件包括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和干旱,而极端高温正在成为‘新常态’。”张文霞表示,这是团队第四年开展年度全球极端事件综述。每年都有各类破纪录的极端事件发生,影响到几乎所有大洲。归因研究表明,在许多极端事件中,人类活动都影响了它们的发生概率或强度。
暴雨洪涝席卷全球
2024年,全球平均温度再创新高,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在此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暴雨洪涝更是席卷全球。
从4月至5月间,中国华南、阿联酋和阿曼、中亚、巴西南部、东非、亚洲西南部等地均经历了灾难性暴雨洪涝。此外,热带气旋和干旱也在全球多地肆虐,如台风摩羯、飓风“海伦妮”和“米尔顿”,以及巴拿马运河、意大利等地的长时间干旱。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较常年偏多9.0%,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三多,仅次于1998年的713.1毫米和2016年的711.0毫米。
“当暴雨洪涝发生在极度干旱的地区,例如2024年4月沙漠城市迪拜遭遇暴雨、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由于应对经验不足,这给抗洪救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张文霞表示。
气候变化加剧极端事件
从物理过程来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往往都伴随着天气系统扰动和大气环流异常——这是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2024年上半年全球许多地区的暴雨和干旱事件都与前冬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有一定联系。
“但是,包括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在内的内部变率并不能完全解释极端事件。基于极端事件的归因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工业化以来的人为气候变化在许多地区加剧了极端降水、热带气旋和干旱的强度或频率。” 本文合作者、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博士James Risbey说。
“这与基本的物理理解一致。一方面,人为气候增暖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有利于极端降水增强;另一方面,增暖的大气使得蒸发需求增加,使得干旱加剧,”张文霞解释道。
尽管气候学界对于极端事件变化的认识在过去十几年中已经有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挑战。特别是围绕极端降水的变化机理和归因,一个常见的难题是观测和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期变化趋势不一致。
张文霞指出,这背后包括了多方面原因,例如观测资料不确定性、气候内部变率的影响、气候模式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极端降水归因的信度,是未来研究需要着重解决的挑战。
“提升极端事件的归因水平需要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更准确的归因将助力从灾后恢复到未来适应的一系列气候决策。”本文合作者、乔治梅森大学博士Micheal Brody说。
构建气候韧性社会
为了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一方面需要提升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能力,同时需要提高灾前和灾中应对能力。
“2024年我们经历的一些极端事件,如飓风海伦妮,其实得到了很好的预报。”本文合作者、伊利诺伊大学博士Zhuo Wang指出,“极端事件造成如此大的损失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对于气候变化尚未完全准备好如何应对——即脆弱性。”
开普敦大学博士Piotr Wolski补充道:“提高预报质量很重要,但当下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气象预警充分发挥作用,包括预警的快速传播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减轻目前的脆弱性。”
因此,论文强调了“气候韧性”的重要性,即面对更加频发和严重的极端事件,需要建立一个更具韧性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提升极端气候应对能力。
具体包括提升预报预警的准确性,预警的迅速和广泛传播,构建完善的早期预警系统;各行业、区域在接收预警后需要采取科学有效且迅速的响应,减弱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暴露度和脆弱性。
“后续,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机理和预测预估研究,努力提升对极端事件的物理认识和预估可靠性。”张文霞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5-4540-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