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王一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9 11:12:02
选择字号:
智慧育种破解鹅业高歌密码

 

新年将至,作为扬州人不可或缺的“年味”之一,街头巷尾的老鹅摊生意火爆,甚至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打卡排队。

近年来,随着鹅肉市场需求量的节节攀升和产业链条的不断扩展,肉鹅产业步入迅猛发展的崭新时代。什么品种的鹅肉能有吸引力?一只鹅除了做成美味佳肴外还能如何利用?

天歌一号。扬州大学供图

  ?

为了揭开一只鹅“振翅高歌”背后的“密码”,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肉鹅育种团队坚持扎根鹅舍,潜心开展科研,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个肉鹅新品种扬州鹅以及“天歌1号”肉鹅配套系,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做强畜禽种业“芯片”贡献了关键力量。

一只鹅的“更优路”

“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这句在江南一带广为传颂的诗句,充分体现出了鹅在我国民间的重要地位。

地处江河交汇处,扬州人素来爱吃鹅。每天4000多辆盐水鹅流动摊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当地年均消费鹅2000余万只。

“爱吃鹅自然也对鹅的品种颇为挑剔。”年过九旬的扬州大学教授赵万里是远近闻名的“鹅司令”。

据介绍,鹅作为家禽界的重要成员,驯化历程源远流长,品种资源亦丰富多样。不同地域的民众依据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诉求以及文化特质,历经漫长岁月的精挑细选与悉心繁育,造就了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鹅品种。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地方鹅品种纷繁复杂,在体型大小、产蛋数量等方面差异显著。诸如著名的狮头鹅,成年体重可达30斤以上,可产蛋量并不理想。相反,豁眼鹅体型虽娇小,却有着出色的产蛋能力。这种差异给养殖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导致鹅苗价格昂贵,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并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上个世纪80年代起,赵万里率领团队成员开始了鹅品种的选育工作。历经16载,团队利用常规选育与现代遗传育种手段巧妙融合,精心遴选出了最优“父母本”,从而成功选育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肉鹅品种“扬州鹅”。

“扬州鹅”生长速度相对较快,70天能长到7斤重,且皮薄肉厚、脂肪少,完美契合扬州老鹅的制作标准,在扬州市场备受青睐。在江浙沪等地区,“扬州鹅”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40%。

“种源质量直接影响鹅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率。”第二代“扬州鹅”选育工作负责人、该院教授陈国宏表示,“如何让‘扬州鹅’的生产性能更加卓越,从而满足市场对鹅类产品多元化消费、高效生产的需求,是我们团队当下主要的研究方向。”

“老”鹅也要走“新路”

扬州北郊邵伯湖畔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数万只“扬州鹅”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每一只鹅的头部都有着独特醒目的“三花”标记,就像一枚天然的印章。

“扬州鹅”升级配套系鹅苗。扬州大学供图

  ?

“这些带有独特标记的都是‘扬州鹅’的升级版,称之为‘天歌一号’。”扬州五亭食品集团天歌鹅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心诚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当家花旦”,“和原来的品种相比,它们的体重足足提升了15-20%之多,而且饲料转化效率也大幅度增强。”

鹅肉营养价值丰富,被世卫组织评为最健康的食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鹅肉正在成为肉类食品消费新风向。当前,我国肉鹅饲养量占全球90%以上。但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肉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海外优质鹅类品种也加速进入国内市场。

“倘若不提升我国肉鹅的种源质量,国内鹅业在生长速度、肉品质等方面便会落后于国外水平,极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陈国宏说。

为了确保“扬州鹅”的生长速度、品质契合市场需求的节奏,陈国宏带领着团队成员一头扎进了鹅舍之中,开展了持续数年对多个品种进行性能测试以及品种间杂交实验。通过筛选和创新,他们最终创建了三个优质品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专门化的品系选育工作。

2018年起,团队与扬州五亭食品集团天歌鹅业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携手成立了扬州鹅育种中心。

“常规育种技术结合性能精准测定、分子遗传标记育种、抗病育种等技术已经成为鹅业育种的发展新趋势。”王心诚介绍说,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企业的资金链、产业链融合,激荡出了无尽的创新火花。获得“扬州鹅”优质品种以来,政校企累计已投入了5000余万元开展新品系开发和推广。截止目前,“扬州鹅”选育群家系已超过200个。

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需求分析,该团队不断调整优化选育方案,经过多轮选育和杂交配套试验,成功培育出“扬州鹅”新配套系——“天歌1号”。

配套系是指以特定的配套组合,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专门优点的品系进行组合,通过杂交创制出优良、高产、适应性强的父母代种鹅和商品鹅。

这一成果近日已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相较于原有品种,推出的商品鹅体重增加了20%以上,种鹅产蛋量提升了15%左右。

“鹅肉的精华是胸脯肉。”团队骨干、该院教授徐琪补充道,“为了选育出大胸肌鹅,团队还研发出了一套无损胸肌测定方法,既不会给鹅带来损伤,也解决了活体测定的难题。经过选育的‘天歌1号’,其胸肌率达到7.5%以上,完全满足了‘扬州老鹅’的加工需求,在华东等肉鹅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市场前景。”

小产业“高歌”大智慧

育种场内,大鹅脚上的“智能脚环”引人注目,它能精准定位个体,记录每只鹅的产蛋和采食情况等具体数据。

鹅类佩上金脚环,这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智慧育种技术。徐琪介绍,与鸡鸭养殖不同,鹅类目前仍无法大规模笼养。这种群养方式导致鹅类选育过程中难以精准定位其父亲和母亲。传统鹅类养殖过程中,只能用托蛋、母鹅轮配等“土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易造成种鹅应激,难以真实反映鹅个体产蛋成绩。

如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鹅类育种带来了曙光。该团队围绕“鹅类产蛋性能的个体测定”这一难题,基于射频智能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开展群养条件下个体无应激精准记录,以求解决鹅类选育不准确问题。

“为了提升识别精度,我们轮值担当起种鹅的‘月嫂’。”团队成员、扬州大学副教授张扬介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全程守着产蛋种鹅,获取其产蛋的第一手行为学资料以及数万枚鹅蛋信息的宝贵数据。首次发现了产蛋节律、产蛋间隔,连产性能等产蛋行为的一般规律,建立了产前蹲伏,产后护卵等数据信息。

最终,该团队开发出鹅类智能产蛋记录系统。与常规家系选育相比,产蛋量遗传进展提高1倍以上,准确率达95%,开创了肉鹅智慧育种的先河。目前,该系统已经有300余套运行在全国多个鹅类育种基地。

记者看到,在育种中心的鹅圈舍中,工作人员只需扫描每只鹅佩戴的身份信息,便能轻松查看它们近期的产蛋记录等相关信息。

“智慧养鹅为家禽养殖业提供了全程溯源的可能,一举解决了困扰鹅类选育工作多年“无从下手”的难题。”徐琪说,团队自主研发的2套性能测定系统,实现了产蛋、采食行为等育种数据的智慧化收集,为品种培育和性能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除了鹅肉,鹅毛鹅绒产业也在悄然兴起。作为羽绒制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鹅毛因其出色的保暖性和柔软度而备受青睐。随着年需求量地持续攀升,鹅毛鹅绒的价格水涨船高。

“市场的需求便是我们研究的动力?”陈国宏表示,如何持续提升一只鹅的价值,是我们始终探索、并努力前行的方向。团队将加大对鹅毛鹅绒质量提升的科研投入力度,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从基因层面、养殖环节再到加工工艺,全力攻克鹅毛鹅绒品质优化的关键技术难题,全方位推动鹅肉品质与鹅毛鹅绒质量的协同提升,助力助力鹅肉鹅毛品质“齐飞”,一路高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NASA“潘多拉”探测器将探测系外行星大气 研究实现光驱动甲烷到甲酸的高效转化
科学网邀您一起揭晓2024年度十佳博文 智利大型能源项目威胁世界最大望远镜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