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首批住院病房启用。记者获悉,首批启用住院病房的科室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科、康复医学科、全科医学科、急诊EICU,标志着该院花都院区住院服务体系正式投入使用。
宋尔卫致辞。
?
“医院将持续扩大优质医疗向空港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甚至‘一带一路’地区的辐射能力。”启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介绍,自去年12月花都院区门诊启用运营至今,近两个月,院区总门诊量达到了16000多人次,日门诊量已超500人次,院区门诊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此次病房的启用让花都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更加便捷,这是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生动体现。
花都院区首批住院病房揭牌启用现场。
?
“未来,医院将按计划推进其他专科病房的启用,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共同将院区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空港国际医疗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指出,花都院区首批住院病房如期启用,是院区建设又一重要里程碑。花都院区地处空港经济核心区,距白云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可以说是广州“距离世界最近”的医院;这是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90年前身处中国近代第一个通商口岸——广州,开创西医诊疗及教育之先河的呼应与传承。
第一位入住的患者赖伟(化名)来自广东惠州。住进亮堂、崭新的病房,他不禁向前来查房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马超竖起了大拇指:“这里的环境像家一样舒适、温馨,医生和护士都特别耐心、亲切。”
慰问第一位住院患者现场。
?
赖伟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副教授范胜诺的“老患者”,听说范胜诺常驻花都工作后,专程跟随他来到花都院区住院治疗。发病时右上肢肌力仅1级、右下肢仅2级,需要搀扶才能坐起的赖伟早前在该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效果显著,如今可以拄拐步行20米,右手也可端碗。此次作为第一位入住的患者,他对即将在新院区开展的后续治疗充满了信心。
“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马超说。在医院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康复医学科选优派强医务人员进驻花都院区,确保医疗质量一院多区同质化,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康复治疗。而以马超为代表的全体医护人员怀揣着“二次创业”的热情、“开疆拓土”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花都院区建设与高质量医疗服务之中,打造花都地区治疗新标杆。
花都院区急诊EICU揭牌现场。本文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
首批开放的住院病房面积达2100平方米,空间宽敞、环境温馨、设施先进,病房设施完善,智能化设计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全区域覆盖无障碍通道与适老化设施,医护交互大屏实现“零距离沟通”。轨道物流与气动物流系统组成的“医疗物资高速公路”使药品等物品配送时间大大缩短,让医护人员更专注于临床服务。
当天,花都院区急诊EICU同步揭牌。该院区急诊EICU投入使用一体化中央监护系统,通过5G物联网技术,患者生命体征可同步至全院MDT会诊平台,危急值自动触发红色预警。急救系统的升级,让医疗服务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目前,院区急诊科仅为院内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未来将陆续面向急诊患者正式开放,全力解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