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孟凌霄 王兆昱
2009年之前,赖志平从未想过会来沙特做科研。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最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教职。但在飞往沙特考察一番后,他下定决心,举家迁徙,加入一所在沙漠中新建的高校。在家人和同事眼中,这是一个“crazy(疯狂的)决定”。
赖志平所在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坐落于沙特第一大港口城市吉达,一面接壤广袤的沙漠,另一面延伸至无垠的红海。如今,这所高校仅成立十多年,就已成为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并连续两年在阿拉伯地区高校中排名第一。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KAUST被誉为“最土豪的大学”:学费全免、海景别墅、红海浮潜、探亲机票……更不用说超多的科研经费和超强的实验设备。
很难想象,在赖志平等最早一批建校学者到来之前,这里只是圣城麦加周边的一个小渔村。
近日,三位中国科研工作者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他们在沙特做科研的故事。
学校地标建筑beacon
1先行者
抵达沙特的第一个月,赖志平感受到了匮乏和富足的极端反差。
彼时,中东地区物流缓慢,大到科研设备、实验药品,小到一张纸、一颗螺丝钉,都需从国外进口。刚到学校的赖志平需要打印很多文件,但全校只有一台打印机,放在校长办公室。他只能敲开首任校长施春风的办公室门借用,后者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9年之久。
与初期的物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所学校雄厚的“钞能力”。
在新加坡工作的那些年,赖志平发现由于科研经费不足,许多高校都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而KAUST充裕的经费支持,是最吸引赖志平的要素之一。
早在创校之初,沙特政府就意识到,“石油终有枯竭的一天……必须投资人和教育”。在阿卜杜拉老国王的倡导下,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所理工科大学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其创办宗旨是提升沙特阿拉伯和全球的科技研究水准,建校时捐赠总额达到100亿美元。
为使学校早日步入正轨,老国王包下两架货运飞机,并为所需物资入境开设了“绿色通道”。一夜之间,赖志平实验室从“一无所有”升级为“应有尽有”。
近年来,学校逐渐建立了专属物流链,平均一个月就能送达。而当地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的货运周期,仍需半年至一年。
从老国王到学校的自上而下建制,是KAUST的一大特点。
在筹备阶段,这位被誉为“改革者”的老国王,找到了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斯坦福研究所与华盛顿咨询集团。在充分了解国王的期望与决心后,咨询顾问给出了该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4条建议:
第一,只招收硕士生、博士生;
第二,摒弃传统的学院、部门制度,建立学部与跨学科的研究中心;
第三,提供顶尖的实验室条件与科学研究设备;
第四,由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的独立董事来管理学校,而不是由沙特教育部。
不过,校园地处中东地区,确会受到地缘环境、政治制度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建校之初,KAUST曾遭到保守人士反对,于是老国王设置了三道校园安保“层层把关”——校门的持枪皇家卫队、校园保安、教学楼保安。
随着赖志平等第一批创校教授的入驻,这所高校日渐步入正轨。2018年,当大三学生张雪纯参加KAUST举办的冬令营时,这所高校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但对于不了解中东地区的人来说,它仍颇具神秘色彩。
张雪纯从家里拿户口本办理护照时,一旁的母亲沉默了良久才问,“这个国家去了还能回来吗?”入关那天,张雪纯穿了一件黑色罩袍,和十余名同学一起跟随带队老师,踏上沙特的土地。那时规定,女性在外面不允许露出皮肤和头发。
但进入校园后,这里“宛如世外桃源,不受到宗教的影响”。
短短两周的冬令营过后,张雪纯已对KAUST心生向往。大四上学期,她再度来到这里,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张雪纯自述,这里高精尖的仪器、相对安全的环境以及优秀的教授和同学,构成了对她的“核心吸引力”。
2019年,即将本科毕业的张雪纯毫不犹豫地申请了KAUST。
张雪纯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显示,博士生奖学金为每年7万美元(约51万人民币)。扣除学费、住宿费、保险费等,每年还有约3万美元(约22万人民币)可自由支配。每年3月,国际学生还会收到一笔旅游补助(travel allowance)。张雪纯通常将这笔补助用于回国探亲,以沙特往返中国的平价机票计算,每年的补助可供她往返3次。
奖学金对中国学生很有吸引力,博士生许富宗亦有同感。
许富宗介绍,建校之初,KAUST知名度不高,各课题组在招募人才方面较为困难。2017年他在上海大学读大四时,KAUST去上海定点招生。当时他听说,只要学生来面试,就能获得100美元,还报销往来车费。
后来,许富宗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究生,毕业前夕,他已经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授达成读博意向。然而,即使是美国名校,在政府政策下也面临经费紧缩的压力。由于导师科研经费不足,许富宗被通知“无法提供奖学金”,可能要分出许多精力当助教。而中国留学生们为了省钱,租住在隔断出来的“厅卧”,并且面临一定的安全问题。
而此时,曾在访学中认识的KAUST导师向许富宗递来了“橄榄枝”,那是一个很有难度但具创新性的课题。许富宗决定,放弃在美国读博,转向沙特的“小众赛道”。
许富宗不后悔这个决定,他自述从一开始就体验到了“从未享受过的待遇”。2020年新学期伊始,学校早早联系许富宗确定行程,并为他全款购买了机票。当他拉着巨大的行李箱走出登机口时,学校工作人员正举着他的姓名牌,等待在出口,用专车将他接往学校。
专车向红海方向驶去,来自中国的先行者们预感到,崭新的生活即将在另一片土地上开始。
傍晚的实验楼
2“智慧宫”
老国王曾发愿,要像公元832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麦蒙兴建“智慧宫”(House of Wisdom)那样,在沙特兴建一所集中全世界学术精英的大学。
这一宏愿正日益成为现实。
在2023和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阿拉伯大学排名中,KAUST两度位居榜首。根据QS世界大学“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排名报告,KAUST自2016年起因卓越的科研影响力崭露头角,并在之后多次位居世界第一。
短时间内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离不开其国际化的人才战略。该校第三届校长陈繁昌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答,一所高校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人,既包括聘用最好的教职员工,也包括招收最好的学生。
无论是沙特还是KAUST,国际化程度都极高。在机场和商场等公开场合,英文的标语、招牌比阿拉伯语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2024年的465名毕业生来自46个国家,受到特殊表彰的杰出毕业生中不乏中国人。
赖志平介绍,他组内的博士生、博后、研究员共有近20人,一半来自中国,还有加拿大、俄罗斯、印度、非洲、阿联酋和沙特本地人等,堪称一个“小联合国”。
一则报道显示,该校按照职称提供科研经费,助理教授每年40万美元,副教授每年60万美元,教授每年80万美元。在教职员的工资方面,仅以助理教授为例,年薪约为10万~16万美元,另有薪水50%的海外生活津贴。这一标准约为美国同级科研人员的两到三倍。
“KAUST提供的薪水其他大学不能比,我们不能叫最优秀的人才减薪到这边来。”首任校长施春风如是说。
除了丰厚的薪资和经费支持,KAUST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这也是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要保障。
许富宗介绍,针对学校所需的科研设备,会邀请全球设备供应商参与招标,只要仪器精度足够高,价格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他举例,当年学校采购核磁共振仪器,厂商介绍,不同款式的仪器有不同的优势,学校决定每一款买一台。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只需要上报问题,实验平台的工程师会尽快解决。科研工作者只需专注于实验本身。
相比之下,在之前的科研工作中,许富宗所在的实验室,从仪器购买、维护到耗材的更新,都需要组内承担费用。仪器设备通常没有专业人士维护,学生只得承担起自行维护的工作。出现问题时,常常“鼓捣半个月,实验没法做”。
另外,许富宗认为沙特课题组的工作节奏适中。他是个很喜欢自驱动的人,课题组组长是个节奏比较平缓的欧洲人,组内常出现“老板天天被学生催”的情况。
张雪纯在沙特读博两年,她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有宽松的科研氛围。她的导师来自欧洲,热爱科研,还爱好滑雪。在导师眼中,相对于博士后,博士生仍处于一个“需要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需要导师的尊重与包容。令张雪纯记忆很深的是,每次小组汇报后,导师都会认真地说一句“非常感谢你的贡献”。
尽管科研氛围宽松,KAUST在学术考核上却十分严格。
赖志平介绍,学校没有所谓的“终身教职”。助理教授需在6年内升为副教授,副教授需在7年内升为正教授,非升即走。即使升任正教授,也需要每年通过考核。换言之,在这所高校,教职工既不能躺平,也无法摸鱼。
在科研考核中,KAUST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不强调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而是以同行评议为主,邀请领域内10至15位专家及全体教授投票。
2024年9月,赖志平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Science论文。对此,KAUST的惯例是:没有奖励。
而对于发文过多、合作者过多的情况,学校持审慎态度。赖志平举例,一名外国同事曾因发文过多被院长约谈。院长直言,每年发七八十篇论文,很难保证每篇文章都投入足够的精力,文章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沙特高校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与该国“2030愿景”密不可分。2016年4月,政府发布《沙特阿拉伯愿景2030》(Saudi Arabia Vision 2030),提出到2030年,至少要有5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
在三位中国学者的眼中,新的“智慧宫”正在崛起。
图书馆
3世外桃源
刚到沙特时,赖志平并不习惯当地的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夏季炎热干燥,从5月到10月,室外温度达到50摄氏度;冬季则气候温和,较为宜居。
15年后,赖志平甚至喜欢上了这里的气候。他说,这里没有极端天气,自己已经十多年不看天气预报。在教学楼、实验室内部,一年四季保持在21摄氏度。接受采访时,他还穿着长袖薄衬衫。
每天,赖志平沐浴在红海的阳光下,驱车往返于学校和别墅。赖志平与妻女被安排在校园外围的独栋别墅,面积约300平方米,附带约一两亩的后院。作为创校教授,赖志平享有别墅的永久免费使用权,无需支付房租。
赖志平回忆,2022年,李开复来沙特访问学校,在参观校舍后,感慨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还没有沙特教授的大。
许富宗、张雪纯等博士生的宿舍,则被安排在教学楼附近,步行去实验室只需15分钟。住处名为“宿舍”,实为三层别墅——一层是厨房和客厅,二层是卧室,三层是书房。别墅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任何设施出了故障,只需打个电话,马上有人过来免费修理或更换。每栋别墅仅有1~3名学生住宿,有配偶的博士生可选择以家庭形式居住。
“生活质量比美国好太多了。”许富宗说。
校内宿舍
KAUST校园很大,陆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另有36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原本红海沿岸的天然沙子质地较差,老国王斥巨资运来柔软洁白的沙子,铺就如今的沙滩。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高大的椰子树和橄榄树。在沙特,95%的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的沙漠和荒漠,种植一棵树的成本要上千美元。而校园内至少有两万棵树,仅植树一项就耗资巨大,这才使该校成为如今的“沙漠绿洲”。
此外,校内还设有高尔夫球场、红海浮潜潜水俱乐部、保龄球馆等,供所有教职工和学生使用。校内餐厅、咖啡馆超过30家,当地特色餐食、西餐和中餐均可选择。这是一个宠物友好型校园,定期提供兽医检查和美容服务,还设有一个大型狗狗乐园。
校内食堂
如果想外出购物、就餐,学校距离沙特第一大港口城市吉达约80公里,每天有免费大巴往返当地各大购物中心与医院,同时学校还设有前往麦加、麦地那的专线。
与充足的奖学金相比,当地物价并不高,一瓶可乐3沙(约5.8元人民币),一顿日常饮食25沙(约48元人民币)。奖学金支撑日常花销完全没有压力,也有同学用奖学金购入了高端显卡、扫地机器人等产品。
在就医方面,几乎不需要额外负担费用。许富宗和张雪纯介绍,学校为在读学生购买了全球最高规格的医疗保险,看病几乎全免费。校内设有校医院,每周两次有医生坐诊。若在校外乃至国外就诊,只需提交就医证明,就能报销大部分费用。
而对于赖志平等举家迁往沙特的科研人员来说,配偶就业、子女教育是他们更关注的问题。
为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很长一段时间内,KAUST都会为国际科研人员的配偶解决工作问题,大多是秘书、后勤等非核心职位,工作压力很小,却能拿到不错的薪水。
在子女教育方面,学校为8周到3岁半的儿童提供日托服务,还开设了包括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内的IB课程,均为全英文的语言环境。
在来到沙特前,赖志平的两个女儿还在新加坡上小学,当时学校采用“填鸭式教育”,考试压力较大。而在沙特,中小学教师均引进自欧美,倡导启发式教育。如今,赖志平的大女儿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小女儿则去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如果一直接受之前的教育,她们不一定能上这么好的大学。”赖志平坦言。
在沙特,伊斯兰教教义被视为准则,女性曾经必须由男性亲属陪同才能上街。绝大多数高校执行性别隔离政策,如设立男女隔离的学习区域、教学设施和图书馆等。
然而,KAUST却为女性提供了一个 “世外桃源”。该校率先打破了性别禁忌,是该国首个允许男女生一同上课、就餐的高校,女性也可以在校园里开车,不需要在课堂上佩戴面纱。健身房、游泳馆等场所,设有女性专用和男女使用两种,当地女性可以自由选择。她们在学校非常安全,在KAUST工作15年的赖志平说,几乎没有听过女生遭遇危险的事。
KAUST官网显示,2022年该校学习STEM学科的女性占学生总数的40%,而全球学习STEM学科的女性仅占总数的18%。
几年前身着黑色罩袍入境的张雪纯,如今可以把皮肤袒露在阳光下。她在这里看见,女孩们可以穿着比基尼游泳、晒太阳,享受自由恋爱的快乐。
宿舍旁的海边风景
4希望与包容
赖志平初到沙特时,一位本地的修车师傅对他说:“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位中国人。”
沙特本地人对于“来自遥远东方大国的朋友”有种天然的好奇和好感。一次,赖志平去保险公司办理业务,办事员一听他是中国人,特意搬了一个小凳子给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沙特的关系愈加亲厚。如今来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随处可见醒目的中文标识。在利雅得市区中,巨幅广告牌上用中文写着“欢迎来到利雅得”。
2019年2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于访华期间宣布,把中文教学列入沙特中小学和高校教学大纲。如今沙特多所高校已开设中文专业,该国教育部亦计划在70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2023年起,沙特政府将中文作为第二官方外语。
曾经,许富宗所在的课题组近一半是中国人。中国学生和博后以基础扎实、工作勤奋著称,因此“几乎所有教授都喜欢招中国人”。近年来,学校为保持生源多样性,不得不出台了一个政策,限定中国学生的比例。
在沙特的15年,赖志平从未想过入籍。相反,近年来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
他的课题组致力于用有序多孔材料开发高性能膜,并将其应用于石油与天然气的的分离、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锂电池,及油田水中锂和其他关键元素的回收与利用。相关领域在沙特拥有很多非常前沿的成果。
但技术转化仍是沙特科研界的短板。
对比之下,中国较为成熟完整的供应链有助于新技术的落地。KAUST在深圳开设了研发院,负责早期技术开发与转让。据不完全统计,KAUST已经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达成合作。
中沙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科研布局,促成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在赖志平眼中,中国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目前是“唯一能够在经费上与沙特抗衡”的国家,尤其是一些高层次人才计划,为学者提供了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支持。
但许多中国学生也告诉赖志平,在国内,拿到人才“帽子”,意味着获得充足的经费和体面的生活,但拿不到,科研道路将异常艰难。而在KAUST,不用争取所谓的“帽子”,就能获得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初始资助。且在未来的至少20年中都不会出现经费短缺问题。
中国农历新年前夕,张雪纯在学习的间隙,用镜头记录下了在沙特的点点滴滴:落日的余晖洒在实验楼的镜面玻璃上,不远处是繁茂的椰子树和水天一色的美景。
远在中国的家人也对沙特有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了解。张雪纯希望,新的一年能接妈妈来沙特看看。
博士四年级的许富宗已经达到了毕业要求,即将转为博士后完善之前的研究工作。他计划在博后研究结束后回国,希望能在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工作。在长期规划中,他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真正应用的工业产品。
前不久,赖志平和同事黄国维受聘为浙江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在对学生作《高性能膜:从概念设计到膜制备和应用》报告时,赖志平PPT的第一页,就是KAUST的地标性建筑——灯塔(Kaust Beacon)。这座防浪堤灯塔高60米,椭圆形的尖顶直冲云霄,灵感来自古代阿拉伯的海上传统建筑风格。
建校之初,那位老国王寄语以他命名的这所新式高校:“这所大学应成为和平、希望与包容的灯塔(a beacon for peace, hope and reconciliation),为王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如今,灯塔依然矗立在港口,俯瞰着无垠的红海。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参考资料[1]马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的演变[J].云大地区研究,2024,(01):55-85+224.
[2]米娜.沙特阿拉伯王国女子高等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姜乃强.沙特:让大学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N].中国教育报,2009-10-27(003).
[4]利雅得开设首间男女合校大学[J].明日风尚,2009,(11):23.
[5]周增骏,梅亮,陈劲,等.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以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28-13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